审美的根底在人的自我实现(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求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生物,人实在无法面对和忍受那种自我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和世界。如果人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人还活什么呢?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无疑是人生存的依托和庇护所,是人崇高和神圣的精神家园。而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不过就是人寻求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具体行动和实际表现。因此,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对人而言无疑具有着一种客观的必然性,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或心理欲求。马克思讲:“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④马克思的话显然是非常正确的。进而言之,既然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是人的内在的精神需要或心理欲求,那么,当一个人真的实现了自我,确证了自我,即满足了自己这种内在的精神需要或心理欲求时,他获得一种美感愉悦,一种人生的幸福体验,这不就是一件非常正常和十分自然的事情吗?



    杨春时等认为,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不自由的,“自由只存在于精神领域”⑤,因此,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审美价值可言,现实人生也没有什么意义好讲。只有在一种所谓“超现实”(实际上是脱离现实)的“审美创造”即人的主观心理的想象体验中,人才获得了解放,享有了自由,而这些,才构成人审美的世界,也才建树了人“生存的意义”。“生存的意义问题不是现实努力所能解决的,它需要超越性审美创造”⑥,即“以审美想象创造一个超现实的理想世界”⑦。从而,所谓的审美世界,就是一种“非物质的想象的存在”⑧,或者“美是超现实的幻象”⑨,而对这种“非物质的想象的存在”或“超现实的幻象”的心理感受和直觉体验,就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觉解,“对生存意义的领悟”⑩。这些观点当然是非常错误的,甚至荒谬绝伦!人在现实世界实现了自我,确证了自我,现实世界就开始成为人价值和意义的客观媒介或物质载体,从而,现实世界也就自然而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审美价值、审美意义,人作为审美主体通过这个现实世界就可以由于感受和体认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美感,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而鉴于此,我们怎么可以昧心地宣称现实世界中人生没有自由,没有价值,从而现实世界也就没有审美价值、审美意义,审美世界只是一种“非物质的想象的存在”,或什么“美是超现实的幻象”呢?马克思曾讲:“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马克思的话是正确的,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我国学者梁漱溟讲:“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活动就使他生机畅发,那就是他的快乐,并不要向外求快乐。”“大约一个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藉着一种活动发挥出来,而后这个人一生才是舒发的,快乐的,也就是合理的。”“找个地方把自家的力气用在里头,让他发挥尽致。这样便是人生的美满;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价值,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乐趣。乐趣完全是在自已浑沦活动之中。”梁先生这里讲的“活动”,就是审美实践,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梁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告诉我们,人实现了自我,确证了自我,人生就有了乐趣,人就有了精神生活,这种观点显然也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和深入玩索。马克思讲:“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必需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11)据此,杨春时误以为,“自由王国”只存在于人的精神领域,审美是“超越现实的精神创造”(12)。我想,明白了以上道理,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就可以提出另一种唯一合理和正确的解释了,即“自由王国”就在现实世界,美好的事物和现象就在我们周围。所谓“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并不是什么“精神领域”,而就是指人的这种审美实践,即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试想,如果人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自我,确证自我,人就会感到不安,感到一种活着的迷茫和空虚,人还从哪里去获得一种美感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呢?不客气地讲,把人生的意义和审美交付给一种幻觉,一种主观虚构,这实在是一种极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对这种美学观点,我们必须加以认真的剖析和深入批判!再说,审美活动总是服从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和人生的,如果现实的社会和人生是灰暗的,是污浊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那么所谓的审美活动到底还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意义呢?顺便提一句,表面看来,杨春时等的“后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或“生存本体论”为其哲学基础的,但由于他们从根本上、从思想内涵上改造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社会存在本体论”或“生存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社会存在本体论”或“生存本体论”中塞进了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特别是存在主义的消极东西,所以在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社会存在本体论”或“生存本体论”已经远远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或“生存本体论”了,而建立在这种“社会存在本体论”或“生存本体论”哲学基础上的所谓“后实践美学”, 也就当然不能算是马克思主义的,而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

                                                       

    注 释:

    ①②③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页,第97页,第125页,第129页。

    ⑤⑥⑦⑧⑨⑩⑿杨春时:《生存与超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144页,第155页,第163页,第125页,第33页,第36页,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第144页。

    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