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民族器乐教学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01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伴随着 20世纪的审美运动而生,也与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可将其归纳为音乐教育的审美现代性。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21世纪初于美国兴起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哲学,后现代新实用主义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概念随之被提出,对我国大力推广多年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冲击,在此音乐哲学观指导下的民族器乐教学也将更关注实践性。文章将音乐教育哲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后现代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民族器乐课程改革的影响和指导性,探索民族器乐的教学方式和具体施行措施。

  关键词:后现代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民族器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界在音乐教育哲学领域也逐渐开展了相关研究,许多学者纷纷进行音乐教育哲学研究。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正逢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教育理念的解构与建构势在必行。在历经了审美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之后,多元音乐文化的后现代新实用主义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原有的审美音乐教育理念被质疑。民族器乐作为音乐学科内的子学科,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必然受到音乐教育哲学观变化发展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哲学观的演变

  1.120世纪70年代,雷默提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这一理念,指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20世纪80年代,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被引进中国音乐教育界,并与当时流行的“美育论”一脉相承,对当时国内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影响很大。审美哲学观曾是中国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国内大多数音乐教育者认同的、主流的哲学观。直至现在,审美教育哲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1.2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以审美为核心”的哲学观已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因其过多地注重音乐本体及技法的学习与分析,聚焦于音乐内部的内容,而忽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即存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90年代,埃利奥特提出“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他认为审美哲学局限于西方音乐的单纯聆听,忽视了各民族音乐及音乐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以狭隘的审美经验代替丰富多彩的音乐经验,忽视音乐形成的过程及创作音乐的活动。音乐教育应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参与音乐创作和音乐聆听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1.3音乐教育亦具有多元文化性质,应结合音乐人类学等学科的思想。韦恩•鲍曼提出了后现代时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他的思想更为前沿,他的音乐教育哲学已经进入了后现代性思想的范畴。鲍曼认为音乐教育还具有社会、道德、文化承载等功能,提出要重视与音乐相关的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埃利奥特不同的是,他对于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持有比较宽容的态度,提倡以多元视角看待音乐哲学的发展,反对非此即彼,认为只不过审美哲学强调音乐本体价值,实践哲学则强调音乐的多元协同价值,两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二音乐教育哲学观对民族器乐教学的影响

  2.1我国于2001年9月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由实用主义功能向研究音乐本体转变。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民族器乐课程的教学,也同样遵循着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运用,乃至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这种理念。例如在器乐学习过程中,注重音乐本体的研究,重视音乐演奏技能的提高,强调音乐学科的结构概念和音乐知识的认知学习,而对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些滞后,因过多地关注音乐本体,缺乏对文化的整体研究。埃利奥特提出的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及鲍曼的后现代新实用主义哲学都对传统的审美哲学提出了质疑。

  2.2埃利奥特和鲍曼的哲学观是在结合了音乐人类学等学科思想和不同时期音乐教育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适应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现实而提出的哲学观。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性是音乐课程的性质之一,强调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髙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据此,音乐课程将更关注实践性,包括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学习并掌握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以审美哲学为指导的教学强调结果性,而以实践哲学为指导的教学强调过程性,这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哲学与指导思想逐渐失去主导地位,音乐教育指导思想与理念发生调整与改变之时,民族器乐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具体教学内容等必然将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此环境下,音乐教育理念的发展为民族器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好契机,为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民族器乐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启示。

  三、新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指导下民族器乐教学方法及策略的调整

  3.1第一,应在观念上突破“技术至上”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民族器乐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在心态上都偏重于演奏技巧的习得,以能演奏高难技巧和移植乐曲作为衡量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标尺,国内各类民族器乐比赛、考试和考级也都以演奏大型或高难度技巧乐曲作为评判标准,以至于出现年仅几岁的选手或考生演奏高难度移植乐曲的现象。

  3.2当然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技巧水平的进步,在器乐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适当演奏一些难度大的乐曲也属必要,但是这种唯技巧至上的学习是偏离了器乐学习的规律和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水平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教学原则之一,不能为技术而揠苗助长。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一个误区,依据课程标准,要把握音乐课程的实践性,但音乐实践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而要把课堂看作音乐实践的舞台,器乐课堂教学是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器乐课堂学习实践的主角。民族器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亲身参与音乐实践,配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掌握并运用学到的各种知识,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3第二,本土化与多元文化相结合,即课程内容选择及课程设置要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其中一方面就是音乐教育要融入本土化元素。民族器乐不仅要由曲调、节奏与乐器来表现,更要由其所在的地域及文化为依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有意识地注意课程结构体系的全面化。例如在器乐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各地方言和戏曲音乐,尤其是本地民间音乐,这对准确把握地方风格性乐曲的曲调、节奏和风格特性很有帮助。第三,完善知识结构,传授与民族器乐相关的人文知识。学习民族器乐不能只从结构、音响和技巧层面去把握,也不能完全套用西方音乐标准化的声音、音色、音高和力度去衡量中国的民族器乐。中国各地戏曲音乐、诗词、传统美学等课程的学习,将成为民族器乐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和民族器乐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

  3.4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研究作曲家的生平、作品产生的背景,写作有关作品的论文,研究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还要将所学作品与其他作品作共时性及历时性的比较研究,通过对音乐的对比学习,了解音乐的意义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和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不能再一味追求音乐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应把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第四,转变观念,丰富内容,让自主学习成为实践的重要手段。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探究实践应是依据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活动。例如在多媒体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制作PPT课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及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鲍曼(WayneD.Bowman)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趋向简析[J].中国音乐,2009,(3):13-19.

  [2]林红,管建华.埃里奥特音乐教育思想后现代转向的文化分析[J].中国音乐,2011,(3):15-24.

  [3]郭小利.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音乐学,2016,(1):114-120.

  [4]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辨——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2011,(3):153-155.

  [5][美]戴维•埃利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