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和平崛起,史学家们也将研究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中国这条正在腾起的东方巨龙,无论是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还是美国学者伊恩·莫里斯的《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都用翔实的历史证据向我们论述了中国的崛起及其在世界未来中的主导性角色。处于“统治”或是“领导”地位的中国,曾经在中世纪领先世界1000年,为什么在近代落伍了?西方为什么在近代兴起至今仍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西方对世界的指导作用将会将人类引向何方?东方能再次回到世界历史的先进地位上吗?这些问题是历史哲学一直探讨的问题。黑格尔、马克思、斯宾格勒、汤因比、亨廷顿、德赛、福山都发表过相关的见解。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时期同时也是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在历史哲学领域,中国该如何提出一个具有它自身发展特点的历史哲学体系呢?也就是将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益的经验提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是中国史学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云南大学的李杰教授从如何应对转型中的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入手,而思索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他在探索“中国历史道路形成的特殊性”的过程中,在借鉴、吸收西方的分析历史哲学、叙述历史哲学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提出了具有中国历史哲学话语体系的“实践历史哲学”。将《历史观念》的一些创作经验和主张与大家分享,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让更多的人思考、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积极地争取中国人能在“历史哲学”这一西方人占优势地位的领域有更多的话语权。
作为一位研究哲学的学者,李杰先生希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能够有助于指导当今中国历史问题解决的一种历史理论。在对中国古代具体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尝试提出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道路自己的解释。作者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是,用哲学对中国历史道路进行思考,写出像黑格尔的作品那样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观念—实践历史哲学的建构》一书,就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应运而生的。
该书由引言、四章正文、附论和后论四个部分组成。在引言中,作者主要论述了“什么是历史真实”这一问题。作者按照历史哲学的发展脉络,将历史真实分为19世纪的事实的真实、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观念的真实、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叙述的真实三个阶段;正文中,作者主要从“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什么是历史认识”,“什么是历史哲学”四个方面论证了实践历史哲学的主张;附论部分,作者从宏大叙事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道路模式”;而后论部分则主要论述19世纪事实真实性以前的历史真实观念,将原始时期的历史真实归纳为“崇拜的真实”、古典时期的历史真实归纳为“人性的真实”、中世纪时期的历史真实归纳为“信仰的真实”、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真实归纳为“理性的真实”。从整本书的布局来看,作者以“历史真实”开篇,又以“历史的真实”结尾,足见作者对于“历史真实”的追求。作者针对后现代历史观念否定历史真实范畴的价值立论,在批判、继承分析历史哲学遗产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实践历史哲学。
一、“实践历史哲学”来源于对“历史真实”价值观形成机制的研究
研究历史真实是因为作者认为,历史学是一门以历史真实为内在本质的科学,它的追求目标是历史真实,历史学的科学基础是历史真实,历史学的客观性因为历史真实而得到反映。
作者对于历史真实做了如下的界定历史真实是历史认识价值的一种体现,指的是历史认识主体对历史认识课题所内含的实在性之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认可。它体现出了历史认识追求认识的确凿性、客观性甚至是永恒性的目的。历史真实观念普遍存在于历史意识中。接下来作者从西方近代以来,历史认识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及其与历史学的科学性的确立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历史真实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相对的历史真实价值观”。即,19世纪的事实的真实、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观念的真实、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叙述的真实。作者通过对三个阶段的历史真实进行考查,总结出了历史真实的价值观的形成机制。作者认为“限定”范畴所发生的作用构成历史真实价值观研究的机制,这一机制认为历史真实观点的演变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学逐渐走向科学化,认识什么、如何去认识、如何去表达,是历史科学逐渐走向科学化的三个阶段,而其中贯穿的主题却只有一个,即如何实现历史真实。
由于历史真实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历史科学的科学化也表现为一个过程。19世纪的批判史学认为,通过对文献的去伪存真,历史学成为科学。唯物史观认为,从社会关系考察历史,是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基点。分析历史哲学主张,承认由观念建构的历史,确立了历史学的科学性。后现代历史观念认为,历史是叙述出来的,叙述构成历史。难道历史认识真实性的道路到了叙述的真实的阶段就结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作者认为“认识什么是真实的道路是开放的,它永远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这是出于对“历史真实’,这一课题的开放思考中,作者从社会实践的立场出发,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认识论为基础,吸收分析历史哲学、叙述历史哲学能动地发展历史认识论的贡献,将会建构一种更具有历史真实意义的历史认识论,即实践历史哲学。
二、“历史哲学”与“实践历史哲学”
实践历史哲学是作者所提出来的不同于思辨历史哲学、分析(批判)历史哲学、叙述历史哲学的第四种历史哲学。那么,首先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历史哲学”。作者认为“从历史事实中抽象出哲学概念和用哲学对历史进行思考,是历史哲学形成的两个方面。”
在了解了“历史哲学”的定义之后,紧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历史哲学呢?作者认为,历史哲学所形成的理论概念和范畴有助于历史经验和教益的推广,使它们得以广泛传播和持久延续,从而产生重大的实践影响。此外,历史哲学还有助于人类对历史命运的认识和预知,正如作者所言,“当人类或者民族产生了如何面对未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科学理性,或者宗教、意识形态的信仰和价值观暂时无法回答的,历史哲学就会产生出来,以哲学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寻求解决方案。历史哲学是时代精神在历史视域中的体现,是人类或者民族思想经验的回应和前瞻性洞见。
“实践历史哲学”是作建构起来的新的历史哲学,那么,这种历史哲学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实践历史哲学”因为对于“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什么是历史认”,“什么是历史哲学”四个方面的主张而有别于思辨历史哲学、分析(批判)历史哲学、叙述历史哲学。
“什么是历史?”作者认为,历史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历史是存在于现实中的过去”。作者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国家体制、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八个方面向我们论述了历史是存在于现实中的过去,并且这个过去是实实在在的,它是客观的、可感知的、可亲历的,它构成了历史认识的对象性,是历史认识感性经验产生的渊源,也为历史认识奠定了客观性的基础。其次“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作者认为“历史是存在于现实中的过去”补充了“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的定义的不足,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客观性。而“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在认识论意义上确立起来的本体论,它是对历史的理性认识,但它仍然建立在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现实中存在的过去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过去的客观存在的前提。由于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的过去是本体论存在,进而认识到过去的存在也是本体论存在,这是过去的客观存在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所发生的过程”。
“什么是历史认?”“历史是存在于现实中的过去”的观点,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历史认识是认识存在于现实中的过去”。因为“既然历史是现实的一部分,历史被包含在现实中,历史认识是认识现实中存在的过去的,那么,历史认识就是现实认识的一部分,历史认识也是认识现实的,只不过它认识的是构成现实的历史的部分”。而历史认识通过与过去的类比而产生。现实中存在的过去的“过去性”是在和现实中存在的“现在性”的比较中得以成立的。曾经发生的事的性质构成“过去性”,正在发生的事的性质构成“现在性”。历史认识主体通过认识到曾经发生的事和正在发生的事的不同,一个是结局性的存在,另一个是运动式的存在,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的过去的特性,并把曾经发生的事作为正在发生的事的原因。新的历史时期产生新的历史认识需要,改革开放后,建设替代革命成为历史认识需要的主题。面对新的历史认识需要,马克思主义史学努力实现历史认识范式的转换,以认识和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为宗旨。
“什么是历史学?”因为历史是存在于现实中的过去,“历史认识是认识存在于现实中的过去”,所以,历史学是一门研究现实的学科知识。历史学以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为研究对象,这一对象内含的现在与过去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在”与“现实中存在的过去”的联系,二是现实中存在的过去与过去的客观存在的联系,现实中存在的过去是“现在”,过去的客观存在是“过去”,它们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历史研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生活。
“什么是历史哲学?”作者认为“从历史事实中抽象出哲学概念和用哲学对历史进行思考,是历史哲学形成的两个方面”。
作者认为“实践历史哲学”的基本立场是反映论的,但包含了建构论。因为,当回答“历史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历史”这一问题的时候,就一定要从社会实践出发,并得出历史学是对现实的反映的结论。历史学既是反映的也是建构的。从历史学出于满足历史认识需要而研究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反映论的,是对历史存在的反映。从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历史存在的认知的角度看,它是建构论的。但二者的关系并不是平行的,建构论是从属于反映论的。从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角度讲,历史学是反映论的,从历史研究如何进行的角度讲,历史学是建构论的。但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因为,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问题的外延,大于如何研究历史的问题的外延。在建构中反映,这是实践历史哲学对历史学是反映的还是建构的问题的回答。
三、“实践历史哲学”主张宏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