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哲学理论界的现状与前瞻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0-02

  近几十年来宇宙科学、核物理学、生命基因科、学的发展,已使科学开始扮演“上帝”的角色,因为它已经具备了毁灭世界的技术和能力,也正在具备复制物种和创造新物种的能力。以前在以牛顿、达尔文、哈维等人为标志的科学时代,哲学家理解一般的科学原理并不困难。但在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保之后,一些深邃的科学理论只为少数科学精英所理解,而技术的发展更转向特殊的实验,这时,泛泛的哲学思辨式的讨论已无多少意义。因此,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和生命本质的解答,留给了自然科学家,他们往往在谈论科学时讨论哲学问题,借助理论思维来解释他们最新的观察实验数据。而现代的职业哲学家们,已经慢慢退出有关科学问题的概括和讨论。现代哲学无论是存在主义、现象学、解释学、语言哲学、解构主义或其他什么哲学,已不再对科学问题进行理论概括,而是更多地着眼于人文学、价值观或方法论等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的100多年中,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分裂。先是人类社会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处于两大阵营的长期冷战之中。而在近20年中,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地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等,人类社会在一些方面正在朝着整合的方向发展。而在此整合的进程中,小的文明体系不知不觉地融合、同化到大的文明体系当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徐世璇研究员新近出版《濒危语言研究》一书,其中谈到语言家们估计现在世界上约有6000种语言,在最近的100年内可能绝大多数的语言会消失。一种语言消失即意味着一种文明的消失,此即意味平均一两个星期即有一种文明从地球上消失)。而世界上大的文明体系之间则表现出相互碰撞、震荡和冲突的特点。因此,关于文明和文化的本质的思考和讨论正在逐步深入。

  中国于最近一二十年间进人了一个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中,由于人们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急遽变化,不免出现了所谓道德失范、心态失衡、信仰失落的精神性问题。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投入,因此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一种健康的人生哲学理念,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

  现代中国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三个方面的文化资源,但如果把这些文化资源用教条主义的办法套用现实,是无补于世的。哲学理论;r作者重要的历史使命在于如何“综合创新”,使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社会人们的生存智慧和鲜活语言,成为鼓舞人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精神力量。在我看来,这三个方面的文化资源中,中国固有的文化哲学资源更有待我们大力发掘和弘扬。面对当今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和冲突,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研究工作者,应注意研究中华文明的本廣和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华民族从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400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80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都特别讲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通过阐释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明特质,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在民族文化的大家鹰中,既能保持国家的长久统一,保持文化价值和理想的统一,乂能保持各民族自身文化的多样性,这说明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这是维护中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历史上,当本民族社会发展停滞落后的时候,先进人士曾强调传统和现实的对立,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多认同这种认识,甚至主张摒弃传统;而当本民族社会快速发展,人们不再认为传统社会会拖社会进步的后腿的时候,传统和现实的张力会自然消解。

  现代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大约经历了80年,它的研究现状和今后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我最近刚好写了一篇文章《新思想史:整合经学和子学》,其中总结中国思想史(哲学史)80多年的研究状况,是这样概括的:以往的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味少“根”,即经学,而以往的中国经学史又缺少“魂”,即价值和意义,因此要想写一部有“根”的中国思想中(或哲学史),须先写一部有“魂”的中国经学思想史。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国思想和中国哲学“实际的历史”和“写出来的历史”有相当大的差距。现在写出来的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基本是西方哲学的模式,是随着西方哲学思潮和话语体系转的而在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实际历史中,儒家经典一直是全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古代价值观的体现。中国思想史著作,若没有经学思想的内容,就等于没奏了文化的根基和价值的本原。而在以往的经学史研究中,正如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所批评的:是“只言人的传承,而不言传承者对经学所把握的意义先贤张载曾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套用他的话,改为:“为哲学寻根,为经学还魂,为民族求复兴,为人类谋太平。”中国学者应该丢掉“东施效颦”式的思想方法,要学会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写出透着中国精神的思想史和哲学史。思想、理论和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表现,未来的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大,,而且还要成为世界文化大国。这对于思想文化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