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绵化学成分的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15
    1.3.5 凝胶色谱测定柱子型号:UltrahydrogelTM500、UltrahydrogelTM120(分子量范围100~40万,双柱串联)。填料:葡聚糖。柱温55℃。流动相:纯水。流动相速度:0.6ml/min。Waters 泵1515,示差检测器2414;检测器50℃。
2结果分析
  2.1 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 )结果及分析①正丁醇提取液分析(图1)。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液中含有4种化合物: a)出峰时间在36.02处有一个化合物:结构为:Hexanedioic acid, bis(2-ethyLhexyL) ester,分子量:370.31,分子式:C22H42O4。b)出峰时间在36.90处有一个化合物:结构为:n-Hexadecanoic acid,分子量:256.24,分子式:C16H32O2。c)出峰时间在39.68处有一个化合物:结构为:1,3-CycLopentanedione,2,4-dimethyL-,分子量:126.07,分子式:C7H10O2。d)出峰时间在40.73处有一个化合物:结构为:1,2-DithioLane-3-pentanoic acid,分子量:206.04,分子式:C8H14O2S2。②石油醚提取液分析(图2)。结果显示石油醚提取液中含有1种化合物:Tetradecanoic acid。分子量:228.21,分子式:C14H28O2。
  2.2 高效液相结果及分析:( 图均已积分)①正丁醇提取液分析(图3)。②石油醚提取液分析(图4)。③三氯甲烷提取液分析(图5)。④乙酸乙酯提取液分析(图6)。
  2.3 液质联用仪结果分析①正丁醇提取液分析(图7、8)。分析结果有八个化合物存在,并占有一定含量。其中以6号化合物感应强度最大,且在一级质谱图中可以明显确定其分子量为565.6(MS m/s:566.6(M+);588.6(M+Na),见图9和图10)。和背景化合物比较,可以确定为新的化合物。其他化合物由于现有条件无法做出更深一步的判断,待以后深入研究。同时,实验中曾改变紫外波长为210进行比较分析,但是最后由于波长210下的色谱和质谱比较重合性较差,所以选择波长外280的实验结果。但波长210下的分析数据可供参考,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做参考。见图11。②乙酸乙酯提取液分析(图12、13)。分析结果有四个比较明显的化合物存在,并占有一定含量。但化合物由于现有条件无法做出更深一步的判断,待以后深入研究。它们的质谱图如图14-17。
  2.4 凝胶色谱结果及分析(图18-20)分析结果表明:水相中化合物有两大类,分子量大概在10,000左右和小于100的化合物存在,并占有相当大含量。但由于现有条件无法做出更深一步的判断,待以后深入研究。
  以下为凝胶色谱的标准图如图21:
  分子量分别为:277000、12900、1460、106。
  3讨论与小结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以下结果:①以海绵为分离样品,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结果表明,石油醚,三氯甲烷,正丁醇,乙酸乙酯分别能提取到有机化合物,而水相中也能得到化合物。②以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技术分离得到Hexanedioic acid、bis(2-ethyLhexyL)ester、n-Hexadecanoic acid、1,3-CycLopentanedione、2,4-dimethyL-,1,2-DithioLane-3-pentanoic acid5种化合物。③石油醚,三氯甲烷,正丁醇,乙酸乙酯提取液经高效液相技术分离共得到26种化合物。其中有些物质是重复的,说明很多化合物可能是同时溶于有机相或同时溶于其中某几项。同时也说明有些化合物的性能或结构是非常相似,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难以分离,需改进技术或改变方法来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试验。④以液质联用仪分离技术分离得到12个不同分子量的化合物。其中以分子量为565. 6(MS m/s:566.6(M+);588.6(M+Na))的化合物可以确定为新化合物,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因为在色谱库和相关文献中都没提及过该分子量的化合物。以后的研究工作将以此化合物为重点进行研究,相信通过更深入的分析鉴定,能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果和特征。⑤以凝胶色谱分析技术得到溶于水相中的化合物有两大类,分子量大约在10,000Da左右和小于100Da,两者都有相当高含量。根据现有条件,估计分子量小于100的化合物中可能有海绵中的一些小分子的酸和碱等化合物,当然也可能是实验的误差,使一些甘油未除尽,所以还有点甘油存在;而分子量在10,000左右的化合物很可能是一些不易溶于以上4种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当然也有可能是提纯过程中留下的极小部分的细胞碎片。⑥本研究利用该领域还未有人用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技术来互补分析海绵中的有机物成分,通过对有机相和无机相的分析,对海绵中的化合物分离提取是比较全面的。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的研究结果中仍存在有未确定的化合物,例如水相中分子量在10,000左右的化合物和质谱中有显示而色谱中未能查到的化合物,及质谱中一些含量不高的小峰所代表的化合物作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WEissman KJ.PoLyketide biosynthesis:understanding and expLoiting moduLarity .PhiLos Transact A Math Phys Eng Sci ,2004, 362(1825):2671~2690.
  [2]PieL J , Hui D , Wen G.Antitumor poLyketide biosynthesis by an uncuLtivated bacteriaL symbiont of the marine sponge TheoneLLa swinhoEI.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4 ,101(46):16222~16227.
  [3]Hu JinFeng , et aL . PLakortides I-L ,four new cycLic peroxides ides from an undescribed Jamaican sponge PLakortis sp.(HomoscLerophorida , PLakinidae) . Tet rahedron ,2001,57(46) :9379~9383.
  [4]AbreLL LM ,Borgeson B ,Crews P. ChLoro poLyketides from the cuLtured fungus (AspergiLLus) separated from a marine sponge. Tet rahedron Lett ,1996,37 (14) :2331~22334.
  [5]Moffitt MC ,NeiLan BA.EvoLutionary affiLiations within the superfamiLy of ketosynthases refLect compLex pathway associations.J MoL EvoL,2003,56(4):446-57.
  [6]Schirmer A, Gadkari R, et aL .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Diverse PoLyketide Synthase Gene CLusters in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Marine Sponge Discodermia dissoLuta.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5,71(8):4840-4849.
  [7]徐平,李文均.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基因阳性菌株生物多样性.研究微生物学报,2005,45(6):821~826.
  [8]王虹,张惟材,汪建华.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讯, 2005,16(4):448~451.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