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课程考核 改革
论文摘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方法重在教室和实训室考试;考试形式常用“理论”和“实作”两种考试模式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技工荒”,月薪三千难寻一个“数控技师”局面;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
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的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前景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而受到行业亲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中的诸多不足,其前景何在?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完成考试任务,以考促教,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工作者,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人才,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1.改革考核内容
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的关键,“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根据不同计算机专业方向来选择,体现专业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