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接口的继承后,要展现接口的多态性就很容易了,只需在ATL派生类声明的接口映射表中添加基接口表项即可:
class ATL_NO_VTABLE CATLInherit :
……,
public CAtlInheritItf<CInheritItfImplement, IInheritItf, &IID_IInheritItf, &LIBID_CPP2ATLLib>
{
……
BEGIN_COM_MAP(CInheritItf)
COM_INTERFACE_ENTRY(IInheritItf)
COM_INTERFACE_ENTRY(IBaseItf)
……
END_COM_MAP()
……
};
就象C++中基类指针所展现的多态性一样,一个“IBaseItf *”型指针可以完全操纵IInheritItf接口,而不需要知道真正的接口类型。
5. 总结至此,我们的技术方案全部介绍完毕。C++基类CCPP2ATLObjBase、ATL模板基类CCPP2ATLTempBase和基接口ICPPObjSeeker是方案中的关键技术。CCPP2ATLObjBase配合CCPP2ATLTempBase,完善了组件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通过基接口ICPPObjSeeker,我们可以从任意接口反向查询C++对象;CCPP2ATLTempBase提供了C++对象和ATL组件的自由绑定功能,封装了IDispatch接口的实现,而进一步定义的ATL模板基类继承体系则极大的方便了接口的自由继承。
在本文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特别提到Microsoft的“.Net FrameWork”。“.Net”开发框架的推出,的确解决了COM技术的许多困惑,也包括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然而“.Net Framework”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变化,要想一步将原来基于C++的系统(尤其是大型系统)完全移植到“.Net”平台上是不可想象的,其工作量不亚于重新开发,所以Microsoft特别推荐从COM技术到“.Net”平台的平滑移植。由此看来,本文提出的动态组件化的技术更显得可贵,它从工程化的角度,着眼于实际应用,解决了从面向对象的C++到基于组件的COM技术的许多问题,既充分保护了原有系统的积累,又为这些系统搭上日益发展的“.Net”快车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COM原理与应用》,潘爱民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COM本质论(Essential COM)》,Don Box 著,潘爱民 译,中国电力出版社
《深入解析ATL(ATL Internals)》,Brent Rector、Chris Sells 著,潘爱民、新语 译,中国电力出版社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Design Patterns-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John Vlissides 著,李英军、马晓星、蔡敏、刘建中 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