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特点和研究内容(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文化、正确的舆论教育人,影响人,并最终提高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区别有:

  第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主体上的融合性。网络社会中每一个主体在浏览网页、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中都是受影响者、受教育者,同时,由于每个主体都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了解到的信息、知识及时传播出去,同时也就变成了教育者。这种主体的双重性既对主体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主体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平等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教育过程的互动性。网络传播为网络社会主体间的双向交流沟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主体间可以平等、自主、自由、及时地把自己的感受、想法、体验和看法向其他主体倾诉,也能及时地得到其他主体的及时回应。主体的不良情绪由于有了倾诉的对象而得到了排遣,主体的快乐情绪由于有了分享对象而得到了强化,主体间的互动,使感情得到了交流,心灵得到了沟通,知识得到了传播。这种平等的及时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施教范围的超时空性。通过网络,人类的知识可以瞬间传播,世界的信息可以瞬间传递,人们之间失去了时间隔阂;信息高速传播技术跨越国界,使空间距离缩短了,空间概念消失了,网络社会中的每个主体仿佛生活在一起,它消除了主体间的国家、民族、性别、年龄等界限,也拉近了主体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超时空性,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各地的情况和主体的感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和覆盖性。

  第四.教育情景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网络社会相对于现实社会而言.带有很大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主体的国别、民族、年龄、性别、籍贯,甚至学历、职称、职务等带有很大的虚假性,由于主体身份的虚假性,相互交流沟通中所表达出的感受、看法也带有一定的虚假性。也可能由于网络社会中主体们撕掉了现实社会中的假面具,从而增加了其思想观点的真实性、可信性。这种虚拟性、隐匿性所带来的虚假性和真实性的并存及渗透.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困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内的能力就变的格外重要。

  第五,教育手段、教育语言的多媒性和生动性。网络传播集文字、图画、色彩、声音、动画及操作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它充分调动了主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的积极性,对主体能产生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使主体于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教育。网络传播的生动性、参与性和吸引性,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缺乏控制力的主体产生精神依赖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现实角色的履行。网络社会的这种特点,既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又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提高主体自我控制力,增强现实社会责任感的繁重任务。

  第六,教育对象的不固定性、多层次性和身份的隐匿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肯定是网络受众,而网络受众是不固定的,他们往往根据自己时间、心情、兴趣,手段、物质基础等来安排自己的网络生活,从而造成这一人群的高度流动性;由于网络受众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享受纯粹的网络游戏,有的是进行网络人际沟通,有的是浏览网络信息,还有的是在网络上进行创造,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空间.从而造成网络受众的年龄、职业的多层次性;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网络受众的基本情况不必经过严格的验证.加上利用网络的目的动机不同,网络受众的真实身份难以确定,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甚至有许多虚假成分。以上种种,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的难度,又使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新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研究内容。为了早日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学科,首先应下大力气研究其中一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赡性的课题,以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以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从中揭示出传播技术的发展变化对人类文明、人类思想的产生及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开展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语言等的影响作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语言、原则和实现方式、方法、手段上能够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二,通过网络传播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网络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网络社会中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趋势.网络社会对社会个体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网络社会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特殊方式、特殊语言、特殊感受、特殊影响和特殊过程;深入研究社会个体进入网络社会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及网络环境对网络受众的心理影响;深入研究网络社会如何把网络受众塑造成网络人,深入研究网络人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情感变化及现实角色的影响通过对网络社会、网络人的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揭示出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辟新的领域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原则、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语言、心理特点、基本特征、操作模式、发展规律、环境要求、文化保证、社会管理及法律保障。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构成要素的深入研究中,既要科学地把握每个构成要素的特殊性,又要准确理解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使之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上的重大突破及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是随着网络实践的不断发展,专门研究上述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以及对网络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或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科学地探讨、揭示和回答,使其不断站在思想文化的最前沿、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最终构建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学科.从而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从实践上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先进的文化始终占领网络社会、网络人这一日益广阔的领域,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