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思变(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2 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
  2.1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适应网络传播的特征,有必要减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层级设置和工作人员安排。在层级上只设立两级,即主管校长和学生管理部门。在工作人员安排上让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兼任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要将网络手段作为主要依托条件,只要能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大学生管理的工作都上网来完成。创新多种网络交互平台,实现与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无缝对接;畅通校园网络交往渠道,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规范信息传播途径,切实维护好大学生应有的权利和利益;完善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回应大学生的各种呼声;健全校园网络规章,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绿色”环境。
  2.2 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
  面对复杂多变的校园网络环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养成及时预见和研判问题的敏锐意识,同时还必须切实掌握好电脑操作的各种技能,熟悉好网络环境的相应特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素质,要建立选、培结合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在人员选任和聘用上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不但要检验其是否具备适应网络时代的各种电脑和网络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检验其是否具备网络环境下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敏锐独特的视觉眼光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养上要建立常态机制,做到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定期培训和轮训,通过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2.3 加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投入力度
  顺应现代高效网络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力度。建设覆盖整个校园的畅通网络体系,满足大学生对网络环境的要求。选择适当场所,建设免费自由电脑终端,为大学生利益及诉求表达提供多样化的网络途径。提高校园网络的技术防范能力,通过端口设置和过滤网页等措施,确保学生在校园网上浏览的网络信息是绿色健康的。建立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队伍,保证校园网络的良好运行。上述各种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于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高校要拨出足够份额的经费,用于维护校园网络良好的运行秩序。
  2.4 协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关系
  增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合作和互动,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分管校长挂帅学生管理部门。发挥分管校长在调配人员、分配资源、协调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整体力量。第二,成立校园网络环境督导委员会。建立由分管校长担任主任,由各个部门一把手担任委员的校园环境督导委员会,加强对整个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秩序、网络文化等工作的监督和引导力度。通过定期举行部门联席会议的形式交换意见、发现问题、提高共识,促进整个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第三,构建协调的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协调部门人员、整合部门资源、畅通部门沟通等方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并以规定的形式来构建部门联动机制。特别是在校园舆情比较严重或预见到校园舆情将要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启动部门联动机制的形式充分调配各个部门的人员、资源等关键要素,迅速消除不良舆情对整个校园文化的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鹏涛.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12).
  [2] 韩治平.网络时代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3] 刘新英.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