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面对信息网络的共享性,高校图书馆应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面对信息网络的交互性,应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会交往,形成良好的道德关系

    交互性作为信息网络的特性之一,它使以往的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世界性普遍交往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3.1信息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和身处其他地区网络之中的任何他人发生交往关系,既可以定向与某一个人联系交往,也可以同时与多个人联系交往,而这种交往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发生和完成。每个个体都可能最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交往活动中去,从而形成颇具规模的“交际圈”,为人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交友、择友提供了便利。

  3.2信息网络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子共同体”。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池田谦一在《电子网络的社会心理》一书中,曾经分析说:以往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在一个人生活史中逐步形成的,在本质上是受到本人的职业、学校、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的物理状况所制约的,但是电子共同体却可以在与个体生活史毫无关系的地方形成,他们很可能是由共同关心某一领域的人所形成的,构成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也不受年龄、性别、职别等限制,而是由他们所关心、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所决定。

  3.3信息网络使得交往主体呈现多极化。

    信息网络所形成的普遍交往使得交往实践成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它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同样也消除了“社会藩篱”的控制,开始具有了自由交往的特征,也就是交往成为个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个人实现了对其交往关系的自由占有,在这种自由交往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互为主体的状态,即网络交往每个主体与之切实相遇的是另一主体,交往的方式也由单一主体性开始转变为多极主体性。与网络交往的这些优点相比,现实交往的缺陷非常明显。因此相对而言人们很容易在信息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和终极关怀。当人们在网络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人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人到网络交往中。但过多的网络交往又会使人们丧失现实交往的技巧,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现实交往,极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失去传统的亲情、友情等道德情感与平等互助、和谐一致的道德关系。

    面对以上网络信息的交互性,高校图书馆应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交往,形成良好的道德关系。

  4面对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应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信息网络是一个由符号所组成的虚拟社会。鉴于网络中人的符号化身份,在“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情况下,网络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也都有可能成为躲在符号背后的假面人,在符号的面具下,他们可能忘却自己的身份,也同样感受不到对方作为真实人的存在,他们的行为因为可以摆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的制约,而表现出对他人不负责任、为所欲为,甚至认为在符号掩护下的犯罪也不过是敲打键盘、点击鼠标而已。因此,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形而导致的行为自由,已远远超出社会责任的范畴。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使之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但同时,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大量网上行为处于不受现有道德规范制约、又无规范可依的状态,由此而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也愈来愈多。据载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最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校方为此制定了一本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向学生解释诸如计算机网络和发送伪造的电子邮件等行为是错误的。经过短期培训后,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特拉华大学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教育年轻学生懂得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必须讲究道德。由于今后的年轻人学习、工作、娱乐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因为网络使用道德教育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重要。该校信息科技专家里昂教授说:“电子时代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借鉴其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对新生进行人馆教育时补上网络道德教育这一课,制定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将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或道德原则或许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应,如果不对大学生实施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不仅会影响其健康成长,而且会黯淡网络的发展前景。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手段、内容及功能,正向着系统化、多元化的方向延拓,网络道德教育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并根据网络的规律寻找道德教育的新内容、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和深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