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9-30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不断扩大。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主要课程,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是社会对高职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然基本要求,根据当前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速度,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上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基于网络情境的高职生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将促进高职生如何迅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情境学习;高职生;构建主义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与含义

  1.1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过级率作为课程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课程教学本着“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职场环境为基础,以就业训练位导向”的出发点来开展。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发现式”教学,采用“项目讲解,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7的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应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应用、因特网(Internet)应用、邮件应用与病毒防御等内容。

  1.2为确保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内容过程后,增加了文字录入训练、个人计算机组装、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个人网络空间构建、宣传手册制作、统计报表制作、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等一系列综合应用实例,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开展计算机综合应用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技能。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是社会对高职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然基本要求,根据当前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速度,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上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高职生如何迅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3对于各个专业的高职生而言,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都能帮助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的获取知识,并提升高职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越强,其选择岗位的范围就越大,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由于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可以帮助高职生更好的生活,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促进其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1当前,高职院校中在校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普遍不高。由于高考模式等诸多原因,许多高职生并未在计算机基础能力上有所投入,其理论知识与应能能力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设置少数高职生在进入高职学院学习之前,计算机能力方面就是“零经验”和“零能力”。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在如何解决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尽量将知识合理传授给不同能力层面的学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第一问题。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7的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应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应用等学习章节,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相互之间不存在上下位知识的关系,即学生学会某一个章节的知识,并不会对他学习其他章节知识产生过多的影响。

  2.2如何确保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连贯性,是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上课时间跨度为18周,前后四个月时间,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学习的课程知识相关性又较小,而且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般安排在课程完结之后的第二个学期开学,因此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忘记最开始学习的内容。因此,课后的总结与期末的回顾等等,建立帮助高职生不遗忘之前所学知识,是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点多,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实训的题目类型难以实现全行业全科目类型的全面覆盖,因此学生在实训实践过程中,容易忽略某些不常见的操作类型或习题类型。如果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点,达到一通百通的教学目标,是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操作试题结合实践不够紧密,以及操作试题观念落后、内容陈旧等问题,学生容易对实操题缺乏兴趣,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提升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解决的第五个问题。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优势

  3.1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五个问题,即:学生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确保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连贯性;确保高职生不遗忘知识点;帮助高职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升高职生学习兴趣。需要两方面来入手,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需要扩充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情境”。此“情境”即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情境”,即可以促进高职生学习的外在学习环境、内在学习心境以及帮助高职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知识。

  3.2以“世界大学城”空间学习平台为例,世界大学城空间具备访问便捷,学习功能强,交互功能强,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高职院校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均可以上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件和其他学习内容,每一位高职生都具备登录世界大学城学习的权限。因此,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既可以实现全员、全覆盖的高职生学习。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即为计算机基础能力各异的同学定制不同的学习方案,推荐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源,以帮助不同能力阶段的同学、特别是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尽快的创建“学习情境”的“内因”,即自身的基础知识。

  3.3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应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将之前学生学习过多知识点融合到新知识点中,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通过较熟悉的老知识点,认知新知识点,最终实现温故而知新。并且将每一个“学习任务”放置在大学城空间中,建设好链接,帮助学生期末复习与准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城空间具备交互功能,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组成讨论组,对感性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任课老师应主动建设知识点答疑的空间讨论组,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解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帮助高职生提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通过以上几种解决办法,可以以发挥网络平台优势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通过率。

  四、小结

  网络“情境”通过网络平台为基础来构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构建更适合高职生学习的“情境”。教学改革工作是否成功,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所依托的学习理论是否科学,是否能预测未来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依托科学的理论,结合教师集体的智慧,才能完美的解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全超,赵国杰,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测试与综合评价研巧[J],情报杂志2004

  [2]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

  [3]刘锡冬,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高职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