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1.课程方案个性化设计。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方案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实施的根本性依据。统一意味着僵化,只有按照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传统的高职英语单一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设计。才能使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灵动起来,真正实现为不同专业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
尽管高职各专业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着诸多共性,然而在生源状况、学生英语基础、专业特点、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个性化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量体裁衣”,紧紧围绕专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专业在交际与阅读教学模块课时比例、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比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比如,对于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的涉外文秘等外向型专业,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英语教学总课时,加大交际教学模块的课时比重,突出涉外作语言训练等;对于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对口招生专业,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阅读教学模块的比重,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放慢教学进度等。随着每年新生的实际情况及岗位需求的变化,要及时对各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案进行适当修订,保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使其始终与高职教学目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纵向平行、极具灵活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方案体系,突出英语教学的专业特色。这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为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根本保证。
2.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自然衔接。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能只开设基础英语,也不能只开设专业英语。前者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专业岗位需求,后者没有基础英语的学习也会成为“空中楼阁”,收不到实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基础英语的同时逐渐向专业英语过渡,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对接,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消除管理、课程设置和教材等方面的割裂状况。
(1)管理一体化。统一的管理是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的前提条件。将专业英语课程从各系分离出来归人大学英语教学部门的统一管理,不仅有利于对教学方案统一设计,实现基础英语一行业英语一专业英语的无障碍自然过渡,保证英语教学的整体性、流畅性和连贯性,而且便于教学方案的实施、师资力量的优化组合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同时还有利于教材、教学课件、试题库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的整体开发。
(2)整合课程模块。要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就要将原有的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积木式”设置,改为交际教程+阅读教程的“互补式”课程设置模式,就是将专业英语课程模块分别有机地融人原来基础英语课程模块中的交际和阅读子模块中,形成两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浑然一体的课程体系,每个体系中的知识和训练均遵循基础英语一+行业英语一专业英语的自然过渡和“无缝对接”。行业英语是指核心专业所处的专业大类的通用英语,是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不可或缺的环节,使两者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以数控专业为例,基础英语一行业英语一专业英语的过渡就是基础英语一机电英语一数控英语的过渡与衔接。课程设置的转变有利于原来割裂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实现科学的、自然的融合,如下图所示。
整合后的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相融合的新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改变了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性质,由于其已具备了专业课特点,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工作岗位,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语言素质基础,这也正是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