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尚书》与中国传统农业地理学(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3.1对于农耕自身规律性的客观认知

    先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农耕活动自身的规律性也有了从无到有、从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这反映在包、蕃、霭、孽、刊、稿、稽、朴、败等内容上。例:

    包(3):通“苞”,谓草木丛生;《禹贡》篇有:“厥土赤值坟,草木见包”、“厥包橘袖、锡贡”、“包呱普茅”等;以上三句皆出于《禹贡》篇,后两句中的“包”字皆为(打成)包裹、包装(起来)的意思,第一句则是草木逐渐茂盛起来了,就好像把整个的山头包裹起来一样;这说明了植被的覆盖和当时人的一种直观的认识。

    蕃(1):生长茂盛;《洪范》篇有:“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房”。

    睬W:草抽芽;《禹贡》篇有:“厥草惟爵,厥木惟条”。

    粟(1):树木的嫩芽;《盘庚上》篇有:“若颠木之有由桑”。

    稿(9):收获谷物;泛指农事;《汤誓》篇有:“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秸事,而割正夏”。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节律性,要是指各种农作物和畜禽等都有各自的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何时播种,何时中耕施肥,何时成熟收获,均有一定的节律限度。超过季节,则生长不良,甚至减产绝收。因此,耕、种、管、收不违农时,是获得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关键。

    稽(1):借作“来”,治也,种;《梓材》篇有:“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苗,惟其陈修,为厥疆吠”。

    畋(4):本字在《尚书》全书中出现4次,《多方》篇有“败而田”,意为平整田地,按李恩江, 畋,平田,即平整田地以利耕种”。又有孔颖达注疏,“治田之谓畋,犹捕鱼谓之渔”。畋,从支po(手)从田,可理解为人用手持工具平田,是人类的活动直接作用于土壤形成的过程。人类活动作为一个直接的成土因素,与自然界作用于土壤形成是完全不同的。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影响有意识、有目的,因此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和掌握了土壤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通过利用改造和定向培育来创造不同熟化程度的耕作土壤;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社会性,它在受着生产力、生产工具因素制约的同时,还受着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

  3.2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活动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文明相关的词汇,在《尚书》全书中有众多这一方面的内容,其中重要的有:

年、获、熟、秋、有秋、裕、荣、成、大熟、丰、富、赋、饥、艰、贫、灾等。例:

    年((26):年岁;好收成;《高宗彤Crbng) }》篇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

    秋((3):指收成,收获;《金滕》篇有:“有秋”。有秋:谓好年景,秋天有好收成;《盘庚上》篇有:“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稿,乃亦有秋”。

    裕((8):充盈;《康浩》篇有:“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成((3):收成;《尧典》篇有:“寅饯纳日,平秩西成”;《洪范》篇有:“百敦用成,又用明百敦用不成,又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

    大熟((2):成熟,丰收;《金滕》篇有:“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堰,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丰(3):丰厚;《高宗形日》篇有:“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以上与农业生产的字词都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也有与旧制度相关的一些消极方面的字词,如赋税和贫穷落后、收成不好等。

    赋(12):赋税;《禹贡》篇中记载的对于全国各地的赋税的征收情况:“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厥田惟中中”、“充州: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青州: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徐州: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扬州: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荆州: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豫州: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底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百里赋纳总”。

    饥(1):饥荒、饥饿;《舜典》篇有:“弃,黎民阻饥,汝后翟,播时百款”。

    灾(8):祸害,灾难;通“哉”,语气词;《盘庚上》篇有:“乃败祸奸究,以自灾于厥身”;《盘庚中》篇有:“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微子》篇有:“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今殷民乃攘窃神抵之牺牲(quan)牲用,以容将食,无灾商今其有灾”;《尧典》篇有:“灾肆赦”;《康浩》篇有:“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告灾,遭(shi)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4结论

    综上所述,《尚书》与中国传统农业地理学关系密切,一方面《尚书》成书的过程较长,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型时期,其记载有着较大的文献史料价值;另一方面,《尚书》所构建的中国传统农业地理学框架也成为以后封建社会里中国农业经济、农耕活动的大致脉络,承前具有重要的总结性和归纳性贡献,启后具有良好的发韧性和启蒙性贡献。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