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武汉会战前的湖北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述论(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总之,从九一八事变后至武汉会战前,湖北人民在荆楚大地上所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是湖北抗战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抗日的火种撒向全省城乡,起到了动员民众的作用,对推动全省同胞共同抗战局面的形成,对尔后的武汉会战和民族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湖北人民在这场救亡运动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武汉各界誓死抗日,各民众团体决组义勇队[N].民国日报,1931-09-25.
[2]武汉救亡会开始工作[N].民国日报,1931-09-27.
[3]汉市努力抗日工作[N].民国日报,1931-10-24.
[4]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全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中青年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情况简明统计表(1931-09-22~12-07) [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以下简称《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5]汉口各界澈底反日[N]. 民国日报,1931-09-27.
[6]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大事记[Z].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7]武大校史编辑室.武汉大学校史简编(1913-1949)[M].英山:英山县印刷厂承印,1983.
[8]汉口各界澈底反日[N].民国日报,1931-09-27.
[9]汉市抗日空气紧张[N].民国日报,1931-10-04.
[10]肖波.民国年间武汉市民抵制日货侧记[J].武汉春秋,1998,(6).
[11]未著撰人.汉口各界澈底反日[N].民国日报,1931-09-27.
[12]宜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宜昌县志[Z].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
[13]饶有庆,李学均.鄂东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
[14]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政党志[Z].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5]沙市民众慰劳前线抗敌将士大会责斥国民政府弃援十九路军抗敌坐丧国土通电(1932-03-12)[A].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6]省空军会正始办公[N].武汉日报,1933-03-11.
[17]省市小学生纷起捐款购机救国[N].武汉日报,1933-03-17.
[18]李锐.“一二九”运动前后在武汉[A].宋黎等,一二九运动回忆录·第一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9]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国民党汉口市党部报告武汉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实况与处理经过情形致中央民训部呈(1935-12-31)[A].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20]湘子.武昌学生大示威记实(1936-01-04)[A].人民出版社.一二九运动[Z],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1]湖北省应城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应城县志[Z].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
[22]姚树森.武汉一二九运动及其前后的回忆[J].湖北文史资料,1982,(6).
[23]袁继成.武汉大学迁川前的抗战教育活动[J].武汉春秋,1998,(3).
[24]汉口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汉口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工作报告(1937-10)[Z].湖北省档案馆藏,档号:LS1-4-3619.
[25]戴知贤,李良志.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26]杨涛.宜都县民众自卫队组建前后[J].湖北文史资料,1985,(2).
[27]彭涛.青年救国团在沔阳的救亡活动[J].湖北文史资料,1985,(3).
[28]彭正谟.应城国防剧团纪实[A].中共应城县党史资料征编办公室.应城烽火·革命回忆录(第2辑)[Z].(无出版者),1985.
[29]沈均儒等.全国莅汉教育文化界要求实施抗战教育快邮代电(1937-12-05)[A].李泽.武汉抗战史料选编[Z].武汉:武汉市档案馆印,1985.
[30]白桃.抗战以来中国教育界之新生[J].战时教育,1938.转引毛磊等.武汉抗战史要[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31]湖北战时农村工作促进会.湖北战时农村工作促进会宣言[N].新华日报,1938-01-18.
[32]毛磊等.武汉抗战史要[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33]杨春波.抗战初期的石首[J].湖北文史资料,1985,(3).
[34]于佑任.我们是田地上的农人,国防上的战士[N].新华日报,1938-03-03.
[35]烈.湖北皂市救亡工作[N].新华日报,1938-06-11.
[36]肖正楚.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史稿[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论从人的生存发展看网络虚拟实在
下一篇:论地方文献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