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理解(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其次,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诸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全球的胸怀与视野,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和平、人权、公正等重大问题的观点与态度等,不能缺少系统的事实性知识的支持,不能缺少宽阔且连贯的世界史视野。因此,要关注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并从中获得理解的基本要素。例如:初中阶段的6个学习板块“主题”应有一定的连贯性。这个连贯性不是要关注学科知识专业方面的“完整性”,而是更加讲究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联的现代历史意识的一致性。跳跃性过大且难度忽高忽低的课程内容显然不能使国际理解教育顺利开展。
二、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几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定位、目标、价值
要能够体现“培养世界公民,以便改善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的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并凸显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人类生存的投资”价值,对历史课程的定位问题就不能马虎。笔者认为:现代历史课程的本质是健全的公民教育,因而它理应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换言之,历史课程不能缺少先进文化的支撑和对先进文化的理解。
当前历史教学界对公民教育的概念较为陌生,对于像国际理解教育这样的内容,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比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对课程理念的阐述共分6个层次: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等,其中就缺少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明确指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些内容虽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教师们依然找不到对这些原则的具体解读。
然而,历史课程的定位关乎历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此,笔者针对我国历史教学的现状,围绕公民教育目标,提出历史课程应完成如下转变:将课程的民主化作为新理念使历史教育意义化;将课程的人性化作为新目标使历史教育生命化;将课程的个性化作为新形象使历史教育获得发展空间;将课程的社会化作为新思维使历史教育转变功能;将课程的国际化作为新追求使历史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将课程的综合化作为新视野使历史教育更有内在的思考魅力。[5] 有了这些基本标准,国际理解教育才有可能在历史课程中扎根。
在现阶段,我们可以参考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给出的目标框架,来确定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首先是知识领域。主要包括对和平、人权、发展、环境、国际社会、不同文化的理解等。其次是态度领域。主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的尊重;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对正义、和平的责任意识;开放的心态、同情的态度和共同体意识等。第三是技能领域。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自我主张能力;解决矛盾能力;参与意识和沟通交往能力等。在实施这些目标的初期,可以适当地予以集中,找出其中更为切要的部分。比如:尊重、沟通和宽容这3个核心概念,对于历史课程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符合我国政府在历史教育方面的一贯主张,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大计方针。
界定尊重、沟通、宽容的基本内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应该有两个基本视角,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两个基本视角是: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现今的国家政策和发展要旨。两条基本原则是:既立足于本国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要在世界背景中审视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多角度、多方面地考察世界,既从中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成熟,又将文化理解提高到欣赏的层次,进而全面、深刻地理解现代社会共存、共生的基础。据此,尊重他历史、他传统、他信仰,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就成了实现沟通的主要对象,于此所奠定的宽容态度和基础自然蕴含着聪明和智慧。一句话,尊重、沟通和宽容是历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一体三面,相互融通为对世界文化的理解。
历史课程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和理解的架构。不仅如此,它为此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机会还在与时俱增。诸如:建设和平的各种条件;不同形式的冲突及冲突的原因和后果;人权的伦理、宗教和哲学基础,人权的渊源、发展的方式以及人权如何被转变为国家准则和国际准则;民主的基础及各种体制模式;种族歧视问题以及反对性别歧视和所有其他形式的歧视和排斥的斗争历史。[6] 总之,历史课程应特别注意其中的文化、发展问题和每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信仰以及由此汇聚的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如果我们有能力据此制定出整体而又有的放矢的历史课程目标的话,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价值也就容易找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其具体内容有三:真正开放视野,开阔胸怀,以矫正过于狭窄且单一的历史教育观念;真正立足于全球,放眼未来,使本国历史有根可植,使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可靠动力;真正了解世界,革除偏见,深入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依存的关系。
上一篇:浅论非军事因素对日俄战争的影响
下一篇:浅论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