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此外,由于外国人在华增多,在内地设立领事馆、开采矿产、建立学校等,西方的一些习俗开始在内地延伸,西方节日随之也向中国渗透。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兴起,最主要的是西方人生活习俗使然,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开始影响中国人,尤其是和西方人经常打交道的中国上层人士。这一时期开始进入中国的西方生活方式有赛马、西餐、西式点心、西式饮料、音乐会等。特别是西方的饮食习俗开始在一些沿海通商城市出现,
  尤其是西餐馆的开设,更成为近代中国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1876年葛元煦游历上海,就看到在上海虹口一带设有西餐馆,不光西人进入,而且“华人间亦往食焉”。而在北京、天津这些大城市,西餐馆越来越多,而且名声也很大,诸如“品升楼”、“德义楼”等,虽然是中国名字,但专门从事“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像北京西餐馆的档次非常高,有“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矣”。这些西餐馆不全为外国人消费,中国人也有消费者;不仅平时有人去消费,而且在节日期间有不少人光顾。西方节日期间的生活消费品像面包、糖果、饼干、蛋糕、布丁、罐头等食品和洋酒,也在中国上市,不仅受到中国上层社会的青睐,而且也成为上流社会节日期间的馈赠礼品,冲击着中国传统节日的礼品赠送。加之晚清时期维新派鼓吹革命、学习西方、提倡移风易俗,中国传统节日开始向国际“接轨”,一些节日陋俗受到冲击,西方节日的“新俗”开始在中国社会蔓延。比如西式名片在中国的使用。近代以后西式名片传人中国,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广为流行,特别是过新年,贺年者拿自己的名片投递,叫“投贴拜年”,一改中国传统拜年的繁琐礼仪,颇有新风。由于受到西方习俗的影响,一些维新派还照搬西方的一些做法,增添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新式节日。如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期间就积极倡导仿效西方增添一些有意义的新节日,他认为效法西方增添一些新的节日可以让国民“记已往,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振现在,励将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建强国勇猛、进步、自立的气氛”,使中国节日内容和样式不断丰富多彩。从这一时期节日的演化可以看出,虽说总体上中国社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节日习俗,保持着古朴多彩的风貌,但西方节日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社会,尽管这只是刚刚开始。
  2.1912-1919年:近代节日演化的多样化阶段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而且最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在这一时期,封建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西方的社会思潮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加之国人对西方了解的加深,以及近代工业、近代教育、近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中国近代节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传统节日受到压制,另一方面西洋节日在中国遍地开花。在节日礼俗方面,西化的色彩越来越浓,相反传统节日的意味越来越淡,这也可能是中国传统节日衰落的开始。前已述及,在新年互拜时,投递西式名片拜年更加普遍,一改过去贺年拱手的习俗。节日期间的娱乐活动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相反传统的娱乐活动有所降温,比如民初政府对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不再提倡;而对于一些进步社团举办的田径比赛、球类比赛、戏剧以及各种新式游戏则比较关注,如青年会“于端阳会员闲暇之时举行运动游戏交谊大会,于该会操场以作永日之娱乐”。由于这一时期各大城市基本都有了发电厂,因此元宵节的花灯进入了“以电代烛时期”,而且还增加了花盆,三步一灯,五步一花,甚是壮观。由于中西交流的不断扩大,西方民俗对近代节日饮食民俗的影响日渐明显。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的宴会上洋酒已成为款待宾客的饮品;在一些大城市里,节日期间吃西餐也已经非常普遍,有些上层人士和市民在节日期间走出家门到洋人开办的西餐厅吃西餐,领略异国情调。海昌太憨生在《淞滨竹枝词》中写道:“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近代节日的变化还在于传统节日的式微和仿效西方设立富有纪念意义的新节日,开首创之议的是梁启超。1910年,梁启超就撰文呼吁改革历法,他在《改用太阳历法议》一文中就主张改用太阳历代替阴历。民国成立后,首先在历法上大胆改革,废除传统的阴历,改用阳历,以求和国际上的通行历法相一致。历法的改变,对于节日习俗的改革非常重大,除了原有的传统节日外,许多新的节日纷纷设立,特别是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出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活动。如1月1日是民国成立日、3月29日是革命先烈纪念日、5月9日为国耻日、清明节为植树节、10月10日是国庆节等。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发生了巨变,节日习俗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广大民众而言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新的节日纷纷创建,节日的内涵大大增加,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活动。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节日的多元化,西方节日或者新的节日已经在许多地区流行,开始冲击中国传统的节日。
  3.1919-1949年:近代节日的巨变阶段
  1919年以后是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巨变的历史时期,不仅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形成了中国社会一支新的生力军,还在于五四以后,中国社会思潮发生大的碰撞,激进主义、保守主义思潮相互激荡,西方许多思想、思潮如雨后春笋进入中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的节日风俗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是中国节日习俗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节日一些落后的、封建的习俗遭到无情的冲击,如在一些地区旧式拜年的陋俗被禁止,甚至贴春联强调祥瑞的习俗也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强调革命标语式的春联,反封建、反迷信将许多传统节日的内容一并革掉。在农村,一些节日期间流行的民俗如社火、迎神赛会、朝圣进香等活动被一些新式娱乐活动所取代,如歌舞演出、扭秧歌等。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运动等变故,在一些特定人群和特定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节日,而这些特定节日的出现基本上是外来的纪念性节日,如儿童节、植树节、教师节、劳动节、十月革命节等。我们之所以说这一时期是近代节日巨变的时期,是因为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节日受到极大的冲击,引进并根据西方的节日创办了许多新的节日。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