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发展趋向——小议全球化与历史研究的多样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编 者 按】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就有关注历史学命运的学者,敲响了“史学危机”的警钟,从此,历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萦绕在史学工作者心头的重大课题。迈入新世纪以后,历史学将如何发展,更牵动着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心。最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几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刊集中发表这些卓有见地的观点,相信会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推动对此问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近几年,到处都在谈知识经济、信息时代、WTO、全球化等新概念,现实生活的变化和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使几乎所有人都深切地感到新时代的变革。的确,经济全球化是新世纪地球村的居民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但是,如火如荼的当代世界变动似乎对历史研究影响不大,那些功力深厚的历史学家照旧在书斋里翻弄着排列整齐的资料卡片,历史课堂上仍然回旋着古老生活的旋律,全球化对于当前的历史研究好像真的十分遥远。习惯于“向后看”的历史工作者还没有主动自觉地进入新的角色。计算机对大多数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充其量也只是新型打字机,网上资源和网上研究也比较陌生,网络多用于信件传递。历史学可能就是一个变化缓慢的学科,因为历史哲学总是“活”在传统中。
事实上,迅猛变化的现实世界正在悄然改变着历史学,全球化引发的变革已经进入历史研究领域。首先,这种影响表现在技术处理层面。现在很多人习惯的使用计算机写作不仅节省了抄写誊清的时间,而且可以避免许多文字错误。特别是,同样的资料可以被准确多次征引。快速便捷的检索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其次,这种影响表现在语言工具层面。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发生转变,计算机规范化的词库逐渐“规范”了历史研究的常用语言,个性化作品日益减少。同时语言在历史研究中也开始脱离逻辑框架,可以进行“发散”式或“意识流”式写作。最后,这种影响开始反映在理论思维层面。传统研究的理论思维空间一般比较狭小,而新时代的研究视野可以无限扩展,真实的和虚拟的研究交织进行,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任何历史研究对象都要放在更大得多的环境中去考察,而网络上快速流动的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研究者的思想。
这样的变化是大势所趋,搞历史研究的人无法回避,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增强学习新技术的欲望,利用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尽早采用现代研究手段,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但是,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自然资源枯竭化、物种单一化、生态环境恶化、世界经济结构脆弱化、金融资本泡沫化、政治右倾化、贫富两极化、小国穷国边缘化等种种严重现象,其中对历史研究影响最大的是世界文明的单一化,即话语单一、价值取向单一、思维模式单一、标准单一,而这种单一化趋势盖源于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
西方文化霸权始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对外扩张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的今天,西方文化霸权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和对信息技术的垄断,强制推行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标准,以之作为全世界的行为准则。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多种多样,通过信息网络建立世界范围的话语霸权,在虚拟空间里控制人类精神和情感的交流,此其一。借助信息技术和传媒工具将西方文化的优越感转变为普世的标准,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并以此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价值判断,非我族类必在打压之列,此其二。把文化霸权当作推行强权政治的理论依据,为西方新殖民主义的行为披上华丽的外衣,此其三。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极端反映。
历史研究中的西方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长期以来,“西欧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在历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欧洲社会发展模式成为人类发展的标准样式,而其他民族的历史发展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制纳入欧洲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欧洲中心论”虽然遭到越来越广泛的批评,但是其影响还普遍存在,根深蒂固。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文化优越论”借助欧美国家的强权政治和金元外交广泛流行。这种理论鼓吹西方文明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竞争力、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感召力、生活方式上的吸引力,以西方历史发展的理论弱化其他民族发展的特点,极力建立一种以西方文明价值为核心的历史发展标准,并冠以“公认准则”的美名,否定或贬低其他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人类共同利益使普世的行为准则可能逐步形成,但是,今天这样的准则远没有形成,至少为世界公民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出现,世界各民族和不同文化发展的差异还决定着今日世界“主权话语”的主导地位,而“霸权话语”的屡屡受挫也从反面证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要优于单一化。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单一化的新环境时,更应强调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要积极参与“普世标准”的建设。个性化的研究能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展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和魅力,化解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并对公正合理的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形成有所帮助。
历史研究的多样性是由人类历史本身具有的不平衡、多元、多线条、多种模式的特点决定的。任何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过程,显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人类就是在复杂多样的发展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多样性的历史研究就是要重建真实的历史,以人类发展的多样性经验解决一体化产生的种种问题,克服文明单一化的倾向。
多样性的历史研究应该体现研究主体的个性,即首先在选题上要有充分的自由。当历史家面对浩瀚史料记录的复杂人类历史时,他应该有选择和确定选题的权力。这里所谓选题个性化决不仅仅指历史家个人的选择,而是指鼓励自由选题的机制。目前普遍实行的项目申报制度不利于选题个性化,它使历史研究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因为审批项目以项目指南为纲,自选项目很少能获得批准。而项目指南的确定和调整并不完全以学术为依据,其中大量的非学术因素如同鸟笼限制历史研究之鹰难以自由翱翔。这种“鸟笼政策”不利于历史研究的个性化发展。如果能适当放开鸟笼,加强对自选课题的支持力度,将会使蕴藏在历史研究工作者内的巨大热情得到应有的发挥,历史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个别违规行为也将得到部分的克服。当前应特别支持对多元文化和不同民族历史文化课题的研究。
其次,个性化的历史研究应该提倡理论思维的多样性。客观真实的历史如同云雾中的仙女,她神秘的面容永远遮挡在时间的面纱后面。历史家借以描述“真实历史”的根据只是一些零散的记载,因此不可能完整地恢复其丰富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都是“个人的”,是历史家按照一定的解释体系重新构建起来的,因此,历史家呈现给读者的历史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时代的色彩,还应有个人的特点。单一的研究理论无法揭示历史的多样性。就此而言,研究理论的创新特别重要。优秀的历史作品必定是那些具有新意和独立理论体系的作品。突破僵化的思维定式,在现成的结论中寻求理论突破点,几乎是所有成功的历史研究成果的共同特点。议论至此,又不得不重提宽松和谐的治学环境,特别是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方针政策的落实。在克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今天,呼唤新史学流派的出现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这里,学术评论体制的建立是实现学术公平的途径。
再者,强调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历史研究个性化的重要方面,尤其在新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更能提供揭示历史复杂性的途径。我国自古就有治史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极为丰富,如何充分挖掘古代史学遗产,并与现代研究方法结合是强化史学研究个性化的关键。史学研究在重视微观的、定性的、具体的、个案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还应加强宏观的、定量的、抽象的、综合的研究,既注意考证训诂的基本功,也不忽视逻辑分析的方法,在专题和断代的横向和纵向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多角度比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这里还应提倡研究用语的多样性,换言之,历史研究不应拒绝文学或自然科学用语。
历史研究的个性化还应与学术规范化相统一。学术规范化应着重历史研究的道德和技术层面,因为任何标准的制定都不可避免对历史研究的个性化产生限制作用。但是,合理的学术规范将为史学研究的多样性创造良好的氛围,将促使历史研究在正常的公正的环境中产生更多个性化的成果。
近几年,到处都在谈知识经济、信息时代、WTO、全球化等新概念,现实生活的变化和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使几乎所有人都深切地感到新时代的变革。的确,经济全球化是新世纪地球村的居民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但是,如火如荼的当代世界变动似乎对历史研究影响不大,那些功力深厚的历史学家照旧在书斋里翻弄着排列整齐的资料卡片,历史课堂上仍然回旋着古老生活的旋律,全球化对于当前的历史研究好像真的十分遥远。习惯于“向后看”的历史工作者还没有主动自觉地进入新的角色。计算机对大多数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充其量也只是新型打字机,网上资源和网上研究也比较陌生,网络多用于信件传递。历史学可能就是一个变化缓慢的学科,因为历史哲学总是“活”在传统中。
事实上,迅猛变化的现实世界正在悄然改变着历史学,全球化引发的变革已经进入历史研究领域。首先,这种影响表现在技术处理层面。现在很多人习惯的使用计算机写作不仅节省了抄写誊清的时间,而且可以避免许多文字错误。特别是,同样的资料可以被准确多次征引。快速便捷的检索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其次,这种影响表现在语言工具层面。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发生转变,计算机规范化的词库逐渐“规范”了历史研究的常用语言,个性化作品日益减少。同时语言在历史研究中也开始脱离逻辑框架,可以进行“发散”式或“意识流”式写作。最后,这种影响开始反映在理论思维层面。传统研究的理论思维空间一般比较狭小,而新时代的研究视野可以无限扩展,真实的和虚拟的研究交织进行,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任何历史研究对象都要放在更大得多的环境中去考察,而网络上快速流动的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研究者的思想。
这样的变化是大势所趋,搞历史研究的人无法回避,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增强学习新技术的欲望,利用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尽早采用现代研究手段,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但是,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自然资源枯竭化、物种单一化、生态环境恶化、世界经济结构脆弱化、金融资本泡沫化、政治右倾化、贫富两极化、小国穷国边缘化等种种严重现象,其中对历史研究影响最大的是世界文明的单一化,即话语单一、价值取向单一、思维模式单一、标准单一,而这种单一化趋势盖源于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
西方文化霸权始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对外扩张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的今天,西方文化霸权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和对信息技术的垄断,强制推行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标准,以之作为全世界的行为准则。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多种多样,通过信息网络建立世界范围的话语霸权,在虚拟空间里控制人类精神和情感的交流,此其一。借助信息技术和传媒工具将西方文化的优越感转变为普世的标准,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并以此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价值判断,非我族类必在打压之列,此其二。把文化霸权当作推行强权政治的理论依据,为西方新殖民主义的行为披上华丽的外衣,此其三。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极端反映。
历史研究中的西方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历史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长期以来,“西欧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在历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欧洲社会发展模式成为人类发展的标准样式,而其他民族的历史发展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制纳入欧洲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欧洲中心论”虽然遭到越来越广泛的批评,但是其影响还普遍存在,根深蒂固。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文化优越论”借助欧美国家的强权政治和金元外交广泛流行。这种理论鼓吹西方文明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竞争力、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感召力、生活方式上的吸引力,以西方历史发展的理论弱化其他民族发展的特点,极力建立一种以西方文明价值为核心的历史发展标准,并冠以“公认准则”的美名,否定或贬低其他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人类共同利益使普世的行为准则可能逐步形成,但是,今天这样的准则远没有形成,至少为世界公民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出现,世界各民族和不同文化发展的差异还决定着今日世界“主权话语”的主导地位,而“霸权话语”的屡屡受挫也从反面证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要优于单一化。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单一化的新环境时,更应强调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要积极参与“普世标准”的建设。个性化的研究能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展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和魅力,化解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并对公正合理的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形成有所帮助。
历史研究的多样性是由人类历史本身具有的不平衡、多元、多线条、多种模式的特点决定的。任何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过程,显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人类就是在复杂多样的发展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多样性的历史研究就是要重建真实的历史,以人类发展的多样性经验解决一体化产生的种种问题,克服文明单一化的倾向。
多样性的历史研究应该体现研究主体的个性,即首先在选题上要有充分的自由。当历史家面对浩瀚史料记录的复杂人类历史时,他应该有选择和确定选题的权力。这里所谓选题个性化决不仅仅指历史家个人的选择,而是指鼓励自由选题的机制。目前普遍实行的项目申报制度不利于选题个性化,它使历史研究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因为审批项目以项目指南为纲,自选项目很少能获得批准。而项目指南的确定和调整并不完全以学术为依据,其中大量的非学术因素如同鸟笼限制历史研究之鹰难以自由翱翔。这种“鸟笼政策”不利于历史研究的个性化发展。如果能适当放开鸟笼,加强对自选课题的支持力度,将会使蕴藏在历史研究工作者内的巨大热情得到应有的发挥,历史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个别违规行为也将得到部分的克服。当前应特别支持对多元文化和不同民族历史文化课题的研究。
其次,个性化的历史研究应该提倡理论思维的多样性。客观真实的历史如同云雾中的仙女,她神秘的面容永远遮挡在时间的面纱后面。历史家借以描述“真实历史”的根据只是一些零散的记载,因此不可能完整地恢复其丰富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都是“个人的”,是历史家按照一定的解释体系重新构建起来的,因此,历史家呈现给读者的历史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时代的色彩,还应有个人的特点。单一的研究理论无法揭示历史的多样性。就此而言,研究理论的创新特别重要。优秀的历史作品必定是那些具有新意和独立理论体系的作品。突破僵化的思维定式,在现成的结论中寻求理论突破点,几乎是所有成功的历史研究成果的共同特点。议论至此,又不得不重提宽松和谐的治学环境,特别是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方针政策的落实。在克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今天,呼唤新史学流派的出现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这里,学术评论体制的建立是实现学术公平的途径。
再者,强调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历史研究个性化的重要方面,尤其在新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更能提供揭示历史复杂性的途径。我国自古就有治史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极为丰富,如何充分挖掘古代史学遗产,并与现代研究方法结合是强化史学研究个性化的关键。史学研究在重视微观的、定性的、具体的、个案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还应加强宏观的、定量的、抽象的、综合的研究,既注意考证训诂的基本功,也不忽视逻辑分析的方法,在专题和断代的横向和纵向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多角度比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这里还应提倡研究用语的多样性,换言之,历史研究不应拒绝文学或自然科学用语。
历史研究的个性化还应与学术规范化相统一。学术规范化应着重历史研究的道德和技术层面,因为任何标准的制定都不可避免对历史研究的个性化产生限制作用。但是,合理的学术规范将为史学研究的多样性创造良好的氛围,将促使历史研究在正常的公正的环境中产生更多个性化的成果。
上一篇:读沙市周家台秦简札记
下一篇: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经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