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二)}I}除历史糟粕,克服时代局限

    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和“人治”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一些陈旧的、落后的和不合时宜的因素也包含于其中,如何剔除糟粕性和克服局限性的做法,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性的新兴议题。与新制度主义相关的所谓“李约瑟之谜”的确发人深思,按照李约瑟博士的提问—“为什么中国在公元3一13世纪之间能保持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科学水平?而在16世纪以后为什么在欧洲产生了现代科学而却没能在中国产生?”李博士的答案是,中国传统制度中的消极成分压制了近代科学的兴起,财富不能给人带来智慧,商人之子的愿望是在官场中步步高升。事实上,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制度上的结构和陈旧糟粕促使新的公平、自治和进步理念受到了压抑。在总体的定位和评价上,传统社会福利体系的消极性、陈旧性和剩余性都应作为历史的陈迹而置于历史博物馆,新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应时刻不忘马克思主义的“扬弃”观和科学发展观。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不能照搬历史传统,忘却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历史局限、制度局限和时代局限。

    (三)倡导与时俱进,实现持续创新

    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有着内在的规律、规则和机理,在与时俱进中有效实施体制创新战略成为提升建设绩效的重要途径。西方学者科斯(Ronald Coase)曾经指出:“社会行动是与制度创新密不可分的,离开制度创新,任何意义的行动都会失败。‑[16〕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果说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及时实现制度创新,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搞好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关键同样在于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战略选择必须把促进体制创新作为基本途径。为此,在实践探索中应牢记“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力求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n,  [I8]”奋力开拓社会福利事业的新局面;必须优化相关的政策文件,畅通政策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在静态上保证相关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实现多重优化,在动态上保证政策系统能够实现良性运行和良性循环;必须坚持多视点多途径多方向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方案,注重创新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搞好战略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持续有效创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