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组合观念(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常青老师的《建筑志》中说道:“中国建筑体系以住屋(宅,宫) 为根本,其他类型大都以此为基型。在宗法和礼制的限定下,就各类单座建筑而言,多是以木结构为主体,以‘间’为单位;从群体关系而论,都是以院落为单元,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群,以纵横道路相分隔,沿着水平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厢坊,街坊,进而聚合成以皇室(王宫)或衙署为中心的城市。’,川这段话也正是说明了院,坊是同构的,这种围合的空间(“营”)只有尺度的变化,而没有空间类型上的变化。

  3. 1城

    在古代,中国就是城邦联合体,是一个城与一个城组合起来的。而城,意指“版筑”,城市必然有城墙,体现了“营”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多半是先修筑城墙后形成市区的,在中国的城市设计思想中,建城就相当于建设一座巨大的建筑。

    围绕一个中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最早就存在的布局方式。最早的聚落方式是圆的,向心的,中间是一个大房子(统治中心)。后来,中国的聚落方式由圆而方,而国人的宇宙观也衍变为无限延伸的均布的方格,有中心以及方位。中国是棋盘状的道路格局,但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而中国比较特殊的是它有自己的制度:井田制。根据《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国为王邑),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其记载的就是有关井田制的周朝理想王城模式[3]0《吕氏春秋》中说:“择天下之中以为国(国为王邑),择国之中以为宫,择宫之中以为庙。”所以九州之中即为国,周王城其实就是九宫格的格局。

  3.2坊

    从井田制发展而来的间里,是居住空间的基本单位,其后城市扩大,发展为里坊制。所谓“坊”和“里”是指被道路分割出的街区,其大小面积相等,可以合并也可以分割。唐朝的长安城完全由面积大小的坊所构成。坊的多次重复,形成了城,组织层次十分分明。里坊由坊墙围合,也体现了“营”的概念。但是,到了宋,作为都城的邺城,没有了里坊,形成了“厢房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虽然没有了坊墙,但传统的组织精神仍然保留,表现的是中国城市的真正特征。

  3. 3院

    城的形态可以反映在院落中,院,坊,城是同构的,一个大的院落其实就是一个小城。前面已经提及到的中国传统的“择中”思想,在建筑群的组织方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传统的建筑群以“院”为基本单位。在研究前提中,已经提出“内外平等”的观念。建筑是“有顶的空间”,而院是“无顶的空间”,这两种空间同等重要,甚至可以把建筑看作是从属于院的,这样建筑群才有一定的组织秩序。在大型建筑群中,串联起来的“院”组成“路”,由有主次,有层次的路构成整体的“群”。

    如何围合出一个院落,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图中可以看出:院前为门,院左右为廊,院后为堂,院正是由它四周的一圈建筑围合而成,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门堂之制”。

  3.3. 1平面

    在所有的建筑平面中,都可以归结到“门”“堂”“廊”三个部分,每一组代表了一进院落。“门”“堂”“廊”作为建筑平面中性质不同的三个部分,是相互独立的。“门”规模扩大,形成“门屋”,有时和“堂”不分上下。“廊”就是“辅助建筑”,有时是东西厢房,有时只是围墙。

  3.3.2立面

    中国传统建筑不但在平面上体现出组合的观念,在立面上也同样体现。这就是梁思成所提出的“三段式”:“中国的建筑,在立面的布局上,鲜明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台基;2)墙柱构架;3)屋顶。”这三个部分同样也是相互独立的,可以自身发展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