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交替演进与传统文化的命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现代中国思潮演化具有“交替式”演进的特点。所谓交替,一是“交换”,一是“替代”。一个思潮不会在它的顶峰期间驻留太久。宛如海潮的推进,一旦到达颠峰,随之下降,接着另一个思潮取而代之,奔逐新的峰顶。可以将这样的现象称之为“中国现代思潮的交替式行进”。这个现象在20世纪的上半叶表现得尤其突出。
    社会思潮出现,都有特定的社会运动与文化做其背景。既不异军突起,也不空穴来风。社会运动、文化思潮、史学思潮,相互联系,呈现密切的因果关系,表现为由下到上、基础连接的立体架构。架构的基础形态是社会与意识的互动。社会是思潮的底层,思潮是社会的反映。社会矛盾决定社会运动,社会运动决定思潮波动与分流。认识这个架构,可以找到观察思潮演化的最佳视点。它的存在,影响与决定学术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学术流派的分合集散。
    中国现代矛盾简言之是“上与下”、“新与旧”、“里与外”的矛盾。上下矛盾是阶级矛盾;新旧矛盾是新思想与旧传统的冲突;里外矛盾是反抗列强压迫的的民族矛盾。可以说中国近现代思潮分流分派,此起彼伏,概被以上三大矛盾互动激荡所定。每对矛盾的运动,都成为思想流派产生发动的社会动因。依此可说,中国现代思潮“交替”前进,乃为中国社会矛盾交替演变使然。
      20 世纪以降,从1900年到辛亥革命,社会主潮是国粹文化运动,特点是激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为驱除满族统治,实现种族革命制造舆论。1911年后这个思潮出现异变,演化为尊孔与孔教思想,政治目的遽变,直接为袁世凯、张勋的帝制复辟服务。
      1915年,以陈独秀为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诞生,标志新文化思潮席卷而来。直至五四,这个思潮到达颠峰。反传统,反孔教,决定它是国粹与尊孔思潮的反动。这是中国现代思潮的第一次“交替”。
      这场新文化运动也遇到不可避免的“交替”结局。1919年,梁启超从西游归来,巡礼欧战场的结果写下《欧游心影录》,“宣布科学的破产”,对五四慕西学、重物质与反传统思想作公开质疑。与梁启超持同一观点的有梁漱溟,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反对科学万能主义。期间,人生观讨论也发出异响。至30 年代,更有文化本位思潮接踵而来。纵览中国上半世纪思想界,驳杂交汇,此起彼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家独树,别处冷静”的局面绝难形成。五四大潮,旋起旋落,终被本位思潮替代。
    然而,“本位文化”思潮一旦登场,即刻受到批判。批判思潮输入、酝酿而至播扬,渐呈主潮之势。30 年代后中国出现社会史大论战,而后大势剧进,狂澜激转,中国再度出现反传统热浪,孔孟之道复成靶的。这样的现象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并在文革期间演为极致。
作为对“反思”的反思,上世纪90 年代以后,国学复活,弘扬传统,中国社会思潮又出现了另一番气象。自杜维明等海外华人学者,执着于“播道”精神,进入大陆学界以来,中国对儒家思想的又广泛出现认同赞颂的倾向。
    思潮迭进,“交替”反复,内涵以下诸性质:
    其一,交替,表现的是“中学”与“西学”的交替、“保守”与“批判”交替。这都是对“传统”而言,保守是对传统的保守,批判也是对传统的批判。如果说国粹思潮是中学与保守的表现,五四思潮则属于西学与批判的性质。而后,“文化本位”思潮则又是“中学”与保守的。再往下观察,每次思潮的交替无不是“中西”交替、保守与批判的交换。还要补充说明的是,无论中与西的交替、保守与批判的交换,一概是“建设”与“破坏”的交替。这样,中国文化破坏了又建设,建设了又破坏,循环反复,似无穷期,是乃中国文化现代演化的一大风景。
    其二,“交替”的形式是“革命”的与“激进”的。后期思潮总对前期思潮作不遗余力地的批驳、贬黜,表现出思想领域的“汤武革命”。“保守”与“批判”、“中”与“西”,一时左,一时右,不象鸟翅的同时振飞,宛如人脚的轮替开步。看似煎烙饼那样的一正,一反,实是塔楼转梯层层圈圈地提升。里面隐藏着“正-反-合”“三题”演绎的辨证逻辑,这又是中国文化进步的特别景观。


    其三,“交替”是“反思”的。交替过程就是反思过程。无论中学派或西学派中人,似乎没几个表现出沉静平和的心态。仿佛在中国思想界,出世成名,非得偏锋激进,语出惊人,不如此就不能耸动声闻,推动舆论。就此,每一思潮面世,真理背后必埋藏极多的谬错。人们对新出思潮闻风响应,思潮的真理成分滋养着社会,作为代价,负面成分也同时谬种流传。这样,后出思潮必然无奈地承担起对前期思潮后遗症的艰巨“反思”任务。
反思是群体的,是知识群体的集体行动。五四前后,自由主义启蒙批判派对尊孔派的批判是一种群体反思。30 年代文化本位派对既往五四反传统思想的批评也是一种群体反思。当下,学界对百年前五四运动的再评价还是群体反思。
    反思又是“个体”的。许多原来置身前期思潮中的思想家,对自我思想作反思,以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的反思是思想进步与追求真理的表现。中国的思想境界在交替中进步,也在群体与个体的反思中更上层楼。
    第四,思潮交替式演进与唯物主义的最后胜利。表面上看,中国现代诸思潮相互抵制与对抗,然而异中有同,除了五四前夕出现的尊孔流派以及后来叶德辉之流文化顽固派之外,无论中国的国粹思潮、批判思潮与文化本位思潮,它们的思想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开展中国的文化建设,以使中国文化实现现代性适应。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并不“保守”,他们对西学的认识,对传统的态度与文化顽固派有异,与张之洞流的思想也大相异趣。
中国文化是一艘大船,中学派是一个纤队,西学派也是一个纤队,所用的力量方向不同,左右有别,然而它们的合力却指向前方。
它们各有缺点与偏颇。等到理性的科学思想在中国逐节胜利,种种缺点才有希望克服,中国文化的航船,才有提速前进的可能。
    总之,中国上世纪文化思潮确实经历过“交替”式前进的过程。对此情况有所了解,将为厘清现代思潮、史潮行进特点提供认识论的新平台,对中国乃至全球21世纪未来思潮路径的走向或可多一点预前把握的信心。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