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行年新考(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不利于楚,春申君“于是使人谢孙子”,结果荀子离楚赴赵。这当是荀子刚任兰陵令不久之事。后又有人向春申君进谏,说“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荀子尽管不满,写信“刺楚国”,但在春申君的坚请之下,又“复为兰陵令”。可见,两次“适楚”区别是很清楚的。钱氏把二者相混同,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和把荀子在赵国议兵与荀子为兰陵令时的“之赵”相混同,犯的实际是同样的错误,这种错误在考订古代人物生平时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附:荀子行年表
周显王33年 韩昭侯22年 (公元前336年)
荀子约生于此时 荀子,名况,赵国人。时人尊称其为荀卿。又因荀、孙音近,亦称孙卿。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公元前316年)
燕王哙让国子之,荀子约于此时来燕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及《六国年表》,燕王哙听信苏代、鹿毛寿的建议,于今年传国于相子之,自己反为臣下,在当时引起极大震动。大约此时稍前,风华正茂的荀况来到燕国,目睹了燕王哙禅让的整个过程,并对燕王哙进行劝阻。现《荀子》一书中的《正论》一篇,有大量反对禅让的言论,有学者认为即是荀子此时的作品。荀子反对燕王哙的禅让,可能是针对政治的稳定而言的。在他大约是晚年的作品《成相》中,则对尧舜的禅让进行了赞美和肯定,反映了他思想的变化,也符合儒家的一般观念。
周赧王29年 齐湣王15年 (公元前286年)
荀子五十岁,游学于齐 据《史记》及刘向《叙录》,荀子年五十岁时曾来齐国游学,“游学”是指学术交流,而不是指“求学”,荀子五十岁时,思想已基本成熟,故来齐国稷下交流。
周赧王30年 齐湣王16年 (公元前285年)
荀子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荀子到齐国后,遇到齐湣王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谏不从,各分散。”在这样的环境下,荀子无法在齐国呆下去,不久便去了楚国。
周赧王37年 齐襄王6年 燕惠王1年 (公元前278年)
荀子五十七岁,由楚国回到齐国 公元前279年,齐国向燕军发起反攻,一举收复失地,“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齐襄王复国后,招集亡散的学士,重整稷下学宫,“修列大夫之缺”。荀子由楚国回到齐国,参加稷下学宫的恢复重建工作。由於田骈等老一辈的学者都已死去,慎到、接子等稷下旧人又不在齐国,荀子在复办的稷下学宫中“最为老师”,成为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先生;曾经“三为祭酒”,多次担当学宫的领袖,成为稷下“列大夫”之首。《韩非子·显学》篇所谓“孙氏之儒”,即儒家中的荀子学派,主要形成在这一时期。
周赧王49年 齐襄王18年 秦昭王41年 (公元前266年)
荀子游秦 荀子本年由齐国来到秦国,与秦昭王、范雎问答。《荀子》一书中的《儒效》、《强国》两篇,即记录了谈话的部分内容。他建议秦昭王重用儒士,实行“王道”,“力术止,义术行”,以达到“得天下”而“天下应之如欢”的境界。由于秦国正忙于兼并战争,准备攻韩并侵赵,荀子在秦国得不到重用,于是离开秦国回到赵国。
周赧王50年 赵孝成王1年 (公元前265年)
荀子七十一岁,在赵国“议兵” 荀子今年回到赵国,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前就用兵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一讨论后来被记录整理在《议兵》篇中,集中反映了荀子的军事思想。荀子议兵,尽管以“王兵”折服了“诈兵”,使得赵孝成王和临武君都不得不称“善”,但处于“争於气力”的当时,赵王“卒不能用”,所以他只好离赵而另谋出路。
周赧王58年 齐王建8年 公元前257年)
荀子来到齐国,说齐相 荀子在赵国停留一段时间后又回到齐国。这时齐王建当位,但朝政由“君王后”(襄王后)控制。《荀子·强国》记录荀子向齐相进言,劝说其执“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作到王霸的统一。同时,论述齐国内外大势,并对“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的弊政进行了批评。结果,“齐人或谗荀卿”,荀子在齐国也呆不下去,於是前往楚国。
秦昭王52年 齐王建10年 楚考列王8年 (公元前255年)
荀子八十一岁,适楚为兰陵令 荀子八十一岁时,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开始了他一生中短暂的仕途生涯。兰陵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原为鲁地,鲁灭亡后归于楚。荀子在兰陵一边作官,一边著述,同时收徒讲学,进入学术创造的一个高潮。
秦始皇9年 (公元前238年)
荀子废居兰陵,不久去世
注释:
①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69页。
②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第395页,《齐湣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显王四十六年辨》。
① 梁启超《荀卿与〈荀子〉》,《古史辨》第四册。
② 李学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① 里西《〈荀子〉书重要篇章的写作年代考证》,《哲学研究》1990年增刊。
② 廖名春《荀子新探》,第11—12页。
① 夏甄陶《论荀子的哲学思想》第2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② 廖名春《荀子新探》,第8页。
① 同上,第9—10页。
② 参见游国恩《荀卿考》,《古史辨》第四册第97页。
③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系年》第482页,《庞煖即临武君考》。
① 梁启超《荀卿及〈荀子〉》,《古史辨》第四册第107页。
②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系年》第431页,《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辨》。
附:荀子行年表
周显王33年 韩昭侯22年 (公元前336年)
荀子约生于此时 荀子,名况,赵国人。时人尊称其为荀卿。又因荀、孙音近,亦称孙卿。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公元前316年)
燕王哙让国子之,荀子约于此时来燕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及《六国年表》,燕王哙听信苏代、鹿毛寿的建议,于今年传国于相子之,自己反为臣下,在当时引起极大震动。大约此时稍前,风华正茂的荀况来到燕国,目睹了燕王哙禅让的整个过程,并对燕王哙进行劝阻。现《荀子》一书中的《正论》一篇,有大量反对禅让的言论,有学者认为即是荀子此时的作品。荀子反对燕王哙的禅让,可能是针对政治的稳定而言的。在他大约是晚年的作品《成相》中,则对尧舜的禅让进行了赞美和肯定,反映了他思想的变化,也符合儒家的一般观念。
周赧王29年 齐湣王15年 (公元前286年)
荀子五十岁,游学于齐 据《史记》及刘向《叙录》,荀子年五十岁时曾来齐国游学,“游学”是指学术交流,而不是指“求学”,荀子五十岁时,思想已基本成熟,故来齐国稷下交流。
周赧王30年 齐湣王16年 (公元前285年)
荀子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荀子到齐国后,遇到齐湣王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谏不从,各分散。”在这样的环境下,荀子无法在齐国呆下去,不久便去了楚国。
周赧王37年 齐襄王6年 燕惠王1年 (公元前278年)
荀子五十七岁,由楚国回到齐国 公元前279年,齐国向燕军发起反攻,一举收复失地,“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齐襄王复国后,招集亡散的学士,重整稷下学宫,“修列大夫之缺”。荀子由楚国回到齐国,参加稷下学宫的恢复重建工作。由於田骈等老一辈的学者都已死去,慎到、接子等稷下旧人又不在齐国,荀子在复办的稷下学宫中“最为老师”,成为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先生;曾经“三为祭酒”,多次担当学宫的领袖,成为稷下“列大夫”之首。《韩非子·显学》篇所谓“孙氏之儒”,即儒家中的荀子学派,主要形成在这一时期。
周赧王49年 齐襄王18年 秦昭王41年 (公元前266年)
荀子游秦 荀子本年由齐国来到秦国,与秦昭王、范雎问答。《荀子》一书中的《儒效》、《强国》两篇,即记录了谈话的部分内容。他建议秦昭王重用儒士,实行“王道”,“力术止,义术行”,以达到“得天下”而“天下应之如欢”的境界。由于秦国正忙于兼并战争,准备攻韩并侵赵,荀子在秦国得不到重用,于是离开秦国回到赵国。
周赧王50年 赵孝成王1年 (公元前265年)
荀子七十一岁,在赵国“议兵” 荀子今年回到赵国,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前就用兵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一讨论后来被记录整理在《议兵》篇中,集中反映了荀子的军事思想。荀子议兵,尽管以“王兵”折服了“诈兵”,使得赵孝成王和临武君都不得不称“善”,但处于“争於气力”的当时,赵王“卒不能用”,所以他只好离赵而另谋出路。
周赧王58年 齐王建8年 公元前257年)
荀子来到齐国,说齐相 荀子在赵国停留一段时间后又回到齐国。这时齐王建当位,但朝政由“君王后”(襄王后)控制。《荀子·强国》记录荀子向齐相进言,劝说其执“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作到王霸的统一。同时,论述齐国内外大势,并对“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的弊政进行了批评。结果,“齐人或谗荀卿”,荀子在齐国也呆不下去,於是前往楚国。
秦昭王52年 齐王建10年 楚考列王8年 (公元前255年)
荀子八十一岁,适楚为兰陵令 荀子八十一岁时,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开始了他一生中短暂的仕途生涯。兰陵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原为鲁地,鲁灭亡后归于楚。荀子在兰陵一边作官,一边著述,同时收徒讲学,进入学术创造的一个高潮。
秦始皇9年 (公元前238年)
荀子废居兰陵,不久去世
注释:
①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69页。
②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第395页,《齐湣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显王四十六年辨》。
① 梁启超《荀卿与〈荀子〉》,《古史辨》第四册。
② 李学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① 里西《〈荀子〉书重要篇章的写作年代考证》,《哲学研究》1990年增刊。
② 廖名春《荀子新探》,第11—12页。
① 夏甄陶《论荀子的哲学思想》第2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② 廖名春《荀子新探》,第8页。
① 同上,第9—10页。
② 参见游国恩《荀卿考》,《古史辨》第四册第97页。
③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系年》第482页,《庞煖即临武君考》。
① 梁启超《荀卿及〈荀子〉》,《古史辨》第四册第107页。
②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系年》第431页,《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辨》。
上一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下一篇:传统、自由与启蒙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