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本《四声韵谱》及其撰注者考(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古今通韵》:
毛奇龄的《古今通韵》,十二卷。卷一至四为上平声,共15韵;卷五至六为下平声,共15韵;卷七至八为上声,共30韵;卷九至十为去声,共30韵;卷十一至十二为人声,共17韵。上声30韵为:
1董2腫3讲4紙5尾6語7虞8薺9蟹10贿11轸12吻13阮14早15潸16铣17蓧18巧19皓20哿21马22餋23梗24迥25拯26有27寝28感29琰30(豆兼)
以上是从三书的上声看它们差异的。为了说明问题,下面再从上声中的“董”韵看它们的同异:
《四声韵谱》的“董”韵为:
董多勤切正也督也害禹摸董之用威注勤于九功者戒喻而休美之其怠者刖督责董戒之也周官董正治官註治官凡治事之官也言成王抚臨萬國董正治官之事外攘益嚴内治也又骨羹名取食欠食襍烹之又姓晋良史董狐趙良臣董安于
“董”韵下列举43字:
董、懂、董、硐、蝀、動、洞、詷、统、捅、桶、挏、曚、濛、幪、蠓、懵、嵷、總、傯、傯、(广從)、熜、稯、稯、、蓰、澒、汞、嗊、鴻、蓊、滃、塕、琫、唪、菶、(王丰)、繁、孔、籠、拢、(龙马)
《韵补》的“董”韵下只有8字:
口、蚌、绒、虹、降、项、往、容
((古今通韵》的“董”韵为:“董多勤切正也督也。”下列74字:
懂、董、蝀、箽、蠓、曚、幪、懵、漾、朦、鸏、孔、空、倥、(甬攵)、(竹摠)、總、摁、傯、憁、(禾悤)、鬣、嵸、縱、翪、(广悤)、蓰、(车凶八攵)、熜、鬷、(广從)、猣、朡、汞、澒、(汞虫)、桶、捅、綂、侗、疃、蓊、滃、翁、塕、暡、勜、(火翁)、(竹公羽)、(月翁)、(多农)、琫、鞛、(王丰)、(封系)、嗊、籠、拢、(龙马)、寵、襱、攏、(有龙)、動、洞、挏、(日同)、酮、姛、詷、硐、菶、唪、埲
综上所述,《四声韵谱》、《韵补》、《古今通韵》三书的异同在于:
4.1《四声韵谱》无上平下平之分
《韵补》和《古今通韵》平声均有上平和下平之分,而《四声韵谱》的平声,无上平和下平之分。
4.2《四声韵谱》的韵数与《韵补》有可能相同
《四声韵谱》平声的前8册已遗失,第九册开始为“三十二褼”,第十三册末为“五十七幽”,表明平声共57韵。《韵补》分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下相加为57。由此推断,两书的韵数有可能相同。但与《古今通韵》30韵相比,差异较大。
4.3三书的具体韵字不同
古代的纽或韵,都是用一个具体的汉字表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存在南北之差,东西之异。由于音、韵的差异,因此,各韵的具体用字就有所不同,即使《四声韵谱》和《韵补》的韵数相同,其具体用字也不相同。通过比较,三书韵部的具体用字存在不同。
4.4三书的韵序不同
以上声中的“养”韵为例(三书均有此韵),《四声韵谱))列序为4,《韵补》列序为36,《古今通韵))列序为22。列序不同,说明各自的门类不同。
4.5韵下同韵字数量和用字不同
以“董”韵为例,《四声韵谱》下列43个同韵字,《韵补》下列8个同韵字,《古今通韵》下列74个同韵字,而且用字各不相同。
4.6三书的体例不同
以上声为例,《四声韵谱》的各韵和各同韵字均有反切、释义和例证,由此体现“集注”风格。“韵补》只对董、纸、语、轸、铣、蓧、哿、养、有九韵有释义内容,韵下各同韵字有之反切、释义、举例;其它各韵则无实际内容,只注“古通×”,如:“二厘,古通董”、“三耩,古通蕃或轉入董”。《古今通韵》有反切和释义,无例证。
三书既然存在的差异如此之大,而王士祯则说杨锡震的《四声韵谱》“因合吴械《韵补》”和“与毛简讨奇龄所进《古今通韵》订其同异”,不知依据的是什么?
杨锡震集注《四声韵谱》成书后,见者极少,因此记载、了解、评介或涉及的资料也很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今内府书目但有奇龄之书,而锡震之书不录,未知其门目何如。疑其所据,即正域此本也。”说明《四声韵谱》“奉旨付内阁”后,恐怕连四库全书馆臣们也未能见到其书,所以才说出“未知其门目何如”和疑其为郭正域本。也可能因为馆臣们未见过,《四库全书》也无法将其收入其中。《(光绪)香山县志》的编纂者们也未亲眼见过《四声韵谱》,否则也就不会说出“未知其审”的言语来。
杨锡震集注《四声韵谱》没有《韵经》那样幸运,因“韵经》在明清先后有长水书院、李良柱、郭正域、张纯修刻本,而《四声韵谱》则无刻本,只有抄本,而且抄本亦只有一部。但十分遗憾的是抄本的前后缺失,仅存九册,除《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著录了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当时校名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的收藏外,还未见有杨锡震集注《四声韵谱》的著录,说明抄本《四声韵谱》乃为世上唯一存本,别无二部。此书“奉旨付内阁”时应当是完整的,但后来又怎么从内阁流出,而且又如何造成缺失,恐怕是个永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