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化批判中的一个矛盾情结(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方面都纳入宝塔式权力体系之中。这种模式固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秩序,但也把各种矛盾集中到政治斗争这一焦点上。由此可见,近代文化批判的矛头指向专制王权是必然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负面效应:近代思想被激情和理想所左右,妨碍了理性的独立性,影响了它的深刻性;把现代化理解得过于简单和狭窄,忽视了文化转型中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
总之没有很好地释解对道德理想主义的矛盾情结,是近代思想家的普遍弱点,这一特点影响了近代化的深入和完整。如何超越这一矛盾,仍然是今天思想界的任务之一。

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存在一个对传统文化的矛盾情结。具体表现为:彻底否定传统、痛斥"酱缸文化"等因爱而恨的偏激;复兴儒学和道学、鼓吹"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等恋古情结和本位意识;按大同理想和道德理想理解社会主义;以个人道德修养代替公共秩序建设(如"以德治国");不断制造道德楷模的神话。从方法上说,我们注重道德理想性尺度而不注重历史性尺度(如"道德滑坡"论),情绪的抒发多于理性的分析,功利性判断高于科学实证。凡此种种,应该是文化批判和启蒙不深入的结果,这又会反过来影响今后的现代化。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第一,文化的批判既不是超越传统,也不是复兴传统,而是推进传统。传统是不可能超越,不可能决裂的,无论是民族、团体还是个人,都是传统中的一环;传统也是不可能完全复兴的,它只可能是一种再创造。因为传统就是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总是一维的,不可重复的。文化和传统是由我们自身构成并推进的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的任务是汇集百川,把握大势,把它推向前进。


第二,文化的批判和建设理路,应以科学理性主义为经,以理想主义为纬。我们固然需要道德理想主义,以避免西方社会那种人的价值危机和存在感的失落;我们更要科学理性、分析和实证精神、"建构-解构"模式。文明进步和文化转型首先是就历史尺度而言,它必须靠科学和理性切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在不同的历史尺度和文化层次上,可以有相应的道德理想主义。以科学理性主义为经、以理想主义为纬,就是要在新的层面上重钩文化,其中就包括一定的道德理想主义。
第三,文化批判和建设的重点不应是对传统文化的优劣短长的评价,而是对新文化建构的可能性进行操作性研究:如何以新的格局重建传统?为认为,关键的是改进文化模式和格局,使文化要素呈现较佳功能和价值。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由许多因素决定。主体方面包括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客体方面包括时间(历史)、空间(地域、民族)尺度、网络结构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使文化呈现多样性和随机性。我们如果能从中找到组合效果的最佳模型,庶几是一条出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