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众文化通过对个体虑假需求的满足来削弱个体的爱欲力.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不满足大众的真实需求,只满足他们的虚假需求,而这也是大众文化实施其心理控制的手段之一。马尔库塞指出,需求有真实与虚假之分。真实的需求产生于个体真实的生命欲望和要求,而“‘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其作用则是“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卜去.”。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对大众文化的消费并不反映大众的真实需求和愿望。这是因为;一方面,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侮一个角落的文化工业体系使人们无法躲避.因而不是人们内在地就需要并喜欢这些娱乐产品.而是他们不得不被迫购买和消费由文化工业体系向他们强行推销的精神鸦片。另一方面,代表既定社会规则和秩序的大众文化关心的是政治经济统治者的利益。而不会真正关心广大民众的利益和需求.所以.它即使满足大众的某些需求也只可能是满足类似于感官享乐等虚假需求而已.却不会使大众对社会现状做出质疑和挑战。
由此.马尔库塞认为。大众文化对人的虚假需求的满足实质上是对人的压抑,是“压抑性反升华”。作为赤裸裸的商品的大众文化产品早就丧失精神性和超越性的维度.它只能带给人们物质的满足和感宫的享乐,所以它是反升华的。而且,大众文化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感官享乐的同时,也“牺牲了他们的时间、意识和愿望‑p使他们忽视了对自己生存境遇的关注,忘却了自己最为真实的需求和最为重要的愿望,放弃了对自由、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所以它又是压抑性的。反升华的大众文化就是通过满足大众的虚假需求来达到压抑他们真实需求的目的。
大众文化通过压抑大众的真实需求就削弱了大众的爱欲力量.并进而削弱了他们反抗社会和追求解放的力量。由于大众文化只会满足大众的某些被现存社会秩序所允许的需求,因而它就会对大众满足欲求的范围做出限定。而这种限定将导致大众爱欲力量的衰弱。马尔库塞认为。文明社会把人满足性欲的区域限定在狭隘的生殖器区就导致了人的本能力量的退化,与此相类,大众文化对大众需求的“定域化”满足也会削弱大众的爱欲力量。依马尔库塞的理论,爱欲代表了人的真实生命欲望,爱欲的力量就是解放的力量,所以大众文化对大众爱欲力里的削弱就是对大众寻求幸福和解放的欲望的阻滞,是对压抑和控制大众的现存社会秩序的维护。
对虚假需求的满足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所以大众文化所培植的只是虚假的幸福意识。沉浸在虚假幸福中的大众是“无能为力”的,他们满足于文化:工业所提供的“享乐”,“头脑中什么也不思念,。忘记一切痛苦和优伤”,“逃避对恶劣的现实思想进行反抗”.。虚假的幸福意识就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认同和顺从,是大众放弃反抗意识和解放要求的标志。
三、大众文化通过对棋式和陈规的皿妞来加强心理控制的效果
对模式和陈规的不断重复也是大众文化实施心理控制的手段之一。心理控制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可能一墩而就。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文化工业所宜扬的社会规则才会慢慢被大众认同并自觉内化为自我的典范。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社会强加的需求才能逐渐替代个体真实的需求:也只有经过控制行为的反复进行,文化工业才能一步步地侵占并压缩个体的爱欲能量。因而。大众文化要想对大众实施彻底的心理控制和有效的精神催眠就必须采用不断重复的手段。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大众文化产品已经丧失了艺术应有的“光晕”和个性。而呈现出标准化、模式化、雷同性等特征,这就为大众文化实施彻底的控制和奴化提供了可能。阿多尔诺指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众文化产品表面看来千姿百态,但实质上无非是对一些固定的模式和陈规的不断模仿和复制而已,比如“像亮女人不会犯错误”的陈规就广泛存在于电视剧节目中。这个陈规告诉观众:人只要长得漂亮,就很容易在这个社会生活得幸福.这个陈规反复出现就会逐渐固化观众的这一观念,并使观众不去思考自己生存不幸的社会原因,不再对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做出反思和质疑。
在大众文化产品的不断重复作用下,大众的整个心理结构也变得似化和固定化了,大众心理中“原来的动态本能现在变为静态的了,自我、超我和本我之间的相互作用凝.成了机械反应”。.在大众固化的心理结构中,超我被塑造成社会规则的体现,自我自觉地按照超我的要求来压制和管束本我的冲动,自我、超我、本我之间少有激荡和冲突。这样,大众在心理上就成了真正的顺民。
阿多尔诺指出,大众文化对重复的控制技巧的运用类似于法西斯宜传,大众文化操纵下的群众也在心理上类似于法西斯的追随者:他们都丧失了对现实的反思能力,把现实的规范和秩序视为理所当然的,并自觉地“心力内投”为自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