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心理控制——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心理学维度(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四、心理控制的结果:个体的“‘幼儿状态”以及“大众群”的形成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通过以上种种手段,大众文化就实现了对大众心理的彻底控制,其结果就是造成了大批在心理上处于“幼儿状态”的文化消费者,并进而导致了“大众群”的形成。受大众文化控制的个体虽然在生理上是成熟的,但在心理上却成了长不大的“幼儿”。这个幼儿缺乏X正的审美t质和鉴赏能力,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仅停留于口唇期的单纯“吮吸”。他役有选择鉴别的能力,贪婪地消费粉文化工业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对他来说,文化产品和食品、饮料一样,都只是消费品而已,都可以“吞噬”、“饮进”。他排斥艺术当中的创新和突破,满足于熟悉和重复的东西。正如阿多尔诺所言,“人们需要的只是他们已被给予的东西”.,他们“不断重复地需要一道他们已经吃过的菜”。。

      文化工业控制下的个体不仅在文化消费中是无力的,而且在社会生活中,其人格已经成为权威人格。他无法形成自己的权威,就只好依附于外在的权威,并在对权威的自居中获得快感。他惧怕权威对他的抛弃,甘愿受权威的支配、控制甚至虐待。可以说,权威人格的形成就是心理控制成功的标志。

      众多具有权威人格的个体集合起来就形成了各种“同伴群”、“大众群”。在一个大众群当中,个体彼此之间缺乏质性的区别,每个人都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都拜服于共同的权威。大众群是极易被利用和操纵的,它既是极权统治的结果,也是滋生极权统治的温床。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大众并非自觉形成的群体,而是技术社会的强制和大众文化操纵的结果,所以,大众文化既不是来自大众的,也不是为了大众的,它是极权统治的工具,是固化社会的“社会水泥”。在大众文化的帮助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种不同于法西斯主义的、更为隐蔽的极权统治方式。

      以上是法兰克福学派从心理学角度批判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应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是非常深刻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其理论创新性也非常突出。该学派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把对大众文化的社会控制本性的分析拓展到心理层面特别是无意识的领域,从而大大深化了对大众文化的控制和操纵功能的认识。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其理论失误不容忽视。虽然阿多力诺等人在晚年就大众文化的控制限度问题做了反思,并肯定了大众有摆脱控制的可能,但从总体上讲,该学派夸大了大众文化的控制能力,对大众的主体性和反抗性明显认识不足.并且,该学派把社会控制主要归于心理控制,把突破控制的希望也寄托于心理和精神方面,这也有着理论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论文提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已经沦为社会统治的帮凶,成为心理控制的工具。大众文化的心理控制手段主要有:鼓励大众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自我人格的典范——超我,使大众自觉地遵从社会规则和秩序;通过对大众虚假需求的受控制的满足以弱化其爱欲力量·从而达到削弱其反抗力量的目的;借助于陈规扣模式的不断重复来加强控制的力量,固化其控制的效果。大众文化通过这些手段达到的控制结果就是:造成了在0理上处于幼儿状态的个体,并进而导致了易于社会统治的“大众拜”的形成。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