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国的卢作孚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最近几年,美国学术界近代中国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上海以外的中国城市和区域社会研究,内陆地区一些杰出人物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卢作孚研究热的兴起便是一个典型。在研究中,我接触到不少有关卢作孚民生公司在战前十年辉煌发展时期的史料。1997年秋,我利用在美国研究的机会,查阅和搜集了大量有关近代重庆城市的英文史料。在此笔者就个人所获知的美国学界研究卢作孚动态,作一简要综述。
卢作孚研究热的起因
应该说;1997年以前美国学界还没有专门研究卢作孚的课题。据我所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罗伯特凯普(RobertKapp)从民国历史的视角,研究四川军阀,在研究中他注意到了卢作孚作为地方民族资本家与军阀政府的关系。在他的两篇论文中,他都论及卢作孚,这可能是最早从学术研究的层面考察卢作孚在中国内陆地区所扮演的角色。
1997年秋,康乃尔大学(Comell Uni-vetsity)历史系主任高家龙(ShermanCochran)教授在指导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时,极力建议我做卢作孚研究。我考虑从商业史的角度,探讨卢作孚在川江航运中外商业竞争的问题,并完成了一篇2万宇的论文初稿。后来在此基础上写成《试论民生公司在川江航运中外商业竞争中的资源优势》这篇文章。
不过,在美国,直到1998年春在华盛顿召开的亚洲学会五十周年的年会上,卢作孚的研究仍然没有能够进入近代中国研究的话题,尽管华盛顿会议有不少博士生的最新研究论文。但是,会议期间已经有美国学者向我问及国内研究卢作孚动态。
美国研究卢作孚的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究其原因,与美国的近代中国研究多元化趋势有关。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又是一位颇具全国性的影响的思想家,但他毕竟是生长于内陆重庆的地方精英,长期以来卢作孚的研究并没有引起美国学界足够的重视,这与美国学界的“上海模式”研究范式有关。在美国,九十年代以前,中国城市史研究可以说基本上是上海研究。“由于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远远超出其城市地域的影响源泉”。这是长期以来美国学者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九十年代中期,美国学界出现所谓“超越上海”研究模式的尝试,并深深影响了中国问题研究领域的变迁。1996年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the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at San Diego)召开的“超越上海,设想民国时期的中国城市模式”(Be-yom Shanghai: ImaSinS the City in Re-publican China)的学术会议预示美国学者试图在架构一个上海之外的中国近代以来城市发展的多元研究模式,这为人们认真思考上海以外城市的研究开辟于道路。随着重庆在长江上游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卢作孚研究将必然走向热点。
研究队伍的主体
美国博士研究生首先选择了卢作孚研究。一些研究四川、重庆历史的研究生将眼光投向卢作孚。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 历史系麦岚(LeeMelsaac)女士、肯塔基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司昆仑女士都做过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已经成为首先启动这方面研究的先驱。据我所知,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博土研究生罗安尼(Anne Reinhart)小姐的博士论文是目前美国学者中有关卢作孚最有影响,也是最为庞大的项目,其研究重点在民生公司的管理方面,尤其对于卢作孚废除买办制度,民生公司茶房的招聘制度以及特征,民生公司的商业运作特点、轨迹等微观层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
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是美国的上海研究中心。现今又以雄厚的研究资金资助研究生从事卢作孚研究;而且是否有将重庆或其他城市作为与上海比较的研究,目前还不太清楚。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由于他们应用较强的研究实力和雄厚的科研资金,再从他们对于研究生的研究计划的动作看,其研究的规模将很快超越普林斯顿大学,很可能成为未来美国的卢作孚研究中心,其前景也相当广阔。
卢作孚研究特征
1、研究史料的匮乏。美国学者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史资料。康乃尔大学历史系开设的近代中国史料学课,就将中国的文史资料与档案史料并列。历史系主任高加龙教授指导我做博士论文时,要我做的第一步工作便是做《全国五十种文史资料的索引目录》所有关于卢作孚的资料目录。因此,在美国,重庆文史资料、合川文史资料等等成为研究卢作孚的非常珍贵的史料。即使是曾到中国查阅史料的罗安尼,也将搜集文史资料作为重要的任务。这一方面体现出美国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上与我们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所保存的中文史料的匮乏与单二。
于是,美国学者利用雄厚的研究资金来弥补中文史料的不足,如影印、购买中文史料;另外,他们非常注重使用外文史料,使在美国的中国研究极具国际性。比如,在卢作孚的研究中,他们一方面非常看重民生公司的企业档案,另一方面也大量使用川江航运业中的外国大资本企业档案。这是我们应该加以借鉴的,的确,卢作孚从思想到实践已经超出了地方和国家的范围,完全应该使用外文史料来拓宽这一研究的视域。比如,三十年代太古公司的档案中,有不少关于竞争对手民生公司的史料,其中还有西方人对于刘湘政府给予卢作孚支持的种种议论。尽管就目前的条件而言,要使用川江航运业的外资企业档案很困难。不过仍然有大量值得我们注意的珍贵的外文史料,除海关档案以外,西方媒体的大量报道,如《纽约时报》、《北华捷报》、《亚洲》等西方媒体的报道;同时,美国国务院外交档案中,相当的内容报道在华侨民、企业的状况,这是一批相当珍贵的史料。
2、研究层面的多样化。美国卢作孚研究刚刚起步,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重要的,或者说比较完整的研究成果,但其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确颇具特色。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罗安尼主要是从长江航运开辟的历程轨迹及其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等层面方面加以研究、注重政治、经济、文化与区域社会的变迁分析,引出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其中,又特别选择卢作孚作为长江上游的典型个案加以探讨,探讨由川江航运的开辟、民生公司的商业管理运作等一系列问题。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历史系博土,研究生Ednatow研究卢作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这是从政洽与经济的视角加以探视卢作孚这个人物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些研究视角为中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极富启发性的思路。
3、研究成果的预测。目前,刚刚起步的美国学者还没有一部具有分量的专著出版。但是,可以肯定今后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关注卢作孚,即使是不将卢作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卢作孚也将成为他们突破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研究.的关键人物。但,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如果从商业史的研究视野考察,仅仅将卢作孚始位于近代新兴的企业家群体加以考察,则可能忽略对于卢作孚思想的深入研究。目前还看不到美国学者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卢作孚的趋势。基本上,罗安尼的研究仍然在追随凌耀伦教授的卢作孚企业管理的研究方向。
由于卢作孚本人所具有的世界性,将卢作孚作为地方精英来研究不失为突破原有架构的方向。这方面,美国学者研究张謇等民族资本家和上海城市的方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从学术研究的意义出发,中美学者合作研究卢作孚应该是突破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如高家龙教授是美国研究中国商业史的专家,他研究的英美烟草公司与南洋兄弟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成就。他对近代中国企业家的研究十分敏感,目前又在研究上海大资本家刘鸿生的家族史。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美国学界兴起的研究卢作孚热给我们以相当的启示。就学科的研究意义而言,卢作孚研究的突破口在史料的挖掘与运用上,尤其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上运用外文史料,对于拓宽中国研究者的视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有很大帮助;即使是中文史料,仍然需要继续充分挖掘,以完善已有的研究成果,如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完整的卢作孚个人档案就很值得挖掘和运用。台湾地区收藏的有关长江航运史料也十分丰富,值得注意。美国学者对卢作孚研究的理论构架和思考方法也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加强与美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成为深化卢作孚研究的重要举措。
卢作孚研究热的起因
应该说;1997年以前美国学界还没有专门研究卢作孚的课题。据我所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罗伯特凯普(RobertKapp)从民国历史的视角,研究四川军阀,在研究中他注意到了卢作孚作为地方民族资本家与军阀政府的关系。在他的两篇论文中,他都论及卢作孚,这可能是最早从学术研究的层面考察卢作孚在中国内陆地区所扮演的角色。
1997年秋,康乃尔大学(Comell Uni-vetsity)历史系主任高家龙(ShermanCochran)教授在指导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时,极力建议我做卢作孚研究。我考虑从商业史的角度,探讨卢作孚在川江航运中外商业竞争的问题,并完成了一篇2万宇的论文初稿。后来在此基础上写成《试论民生公司在川江航运中外商业竞争中的资源优势》这篇文章。
不过,在美国,直到1998年春在华盛顿召开的亚洲学会五十周年的年会上,卢作孚的研究仍然没有能够进入近代中国研究的话题,尽管华盛顿会议有不少博士生的最新研究论文。但是,会议期间已经有美国学者向我问及国内研究卢作孚动态。
美国研究卢作孚的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究其原因,与美国的近代中国研究多元化趋势有关。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又是一位颇具全国性的影响的思想家,但他毕竟是生长于内陆重庆的地方精英,长期以来卢作孚的研究并没有引起美国学界足够的重视,这与美国学界的“上海模式”研究范式有关。在美国,九十年代以前,中国城市史研究可以说基本上是上海研究。“由于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远远超出其城市地域的影响源泉”。这是长期以来美国学者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九十年代中期,美国学界出现所谓“超越上海”研究模式的尝试,并深深影响了中国问题研究领域的变迁。1996年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the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at San Diego)召开的“超越上海,设想民国时期的中国城市模式”(Be-yom Shanghai: ImaSinS the City in Re-publican China)的学术会议预示美国学者试图在架构一个上海之外的中国近代以来城市发展的多元研究模式,这为人们认真思考上海以外城市的研究开辟于道路。随着重庆在长江上游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卢作孚研究将必然走向热点。
研究队伍的主体
美国博士研究生首先选择了卢作孚研究。一些研究四川、重庆历史的研究生将眼光投向卢作孚。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 历史系麦岚(LeeMelsaac)女士、肯塔基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司昆仑女士都做过相关研究工作;
目前,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已经成为首先启动这方面研究的先驱。据我所知,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博土研究生罗安尼(Anne Reinhart)小姐的博士论文是目前美国学者中有关卢作孚最有影响,也是最为庞大的项目,其研究重点在民生公司的管理方面,尤其对于卢作孚废除买办制度,民生公司茶房的招聘制度以及特征,民生公司的商业运作特点、轨迹等微观层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
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是美国的上海研究中心。现今又以雄厚的研究资金资助研究生从事卢作孚研究;而且是否有将重庆或其他城市作为与上海比较的研究,目前还不太清楚。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由于他们应用较强的研究实力和雄厚的科研资金,再从他们对于研究生的研究计划的动作看,其研究的规模将很快超越普林斯顿大学,很可能成为未来美国的卢作孚研究中心,其前景也相当广阔。
卢作孚研究特征
1、研究史料的匮乏。美国学者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史资料。康乃尔大学历史系开设的近代中国史料学课,就将中国的文史资料与档案史料并列。历史系主任高加龙教授指导我做博士论文时,要我做的第一步工作便是做《全国五十种文史资料的索引目录》所有关于卢作孚的资料目录。因此,在美国,重庆文史资料、合川文史资料等等成为研究卢作孚的非常珍贵的史料。即使是曾到中国查阅史料的罗安尼,也将搜集文史资料作为重要的任务。这一方面体现出美国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上与我们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所保存的中文史料的匮乏与单二。
于是,美国学者利用雄厚的研究资金来弥补中文史料的不足,如影印、购买中文史料;另外,他们非常注重使用外文史料,使在美国的中国研究极具国际性。比如,在卢作孚的研究中,他们一方面非常看重民生公司的企业档案,另一方面也大量使用川江航运业中的外国大资本企业档案。这是我们应该加以借鉴的,的确,卢作孚从思想到实践已经超出了地方和国家的范围,完全应该使用外文史料来拓宽这一研究的视域。比如,三十年代太古公司的档案中,有不少关于竞争对手民生公司的史料,其中还有西方人对于刘湘政府给予卢作孚支持的种种议论。尽管就目前的条件而言,要使用川江航运业的外资企业档案很困难。不过仍然有大量值得我们注意的珍贵的外文史料,除海关档案以外,西方媒体的大量报道,如《纽约时报》、《北华捷报》、《亚洲》等西方媒体的报道;同时,美国国务院外交档案中,相当的内容报道在华侨民、企业的状况,这是一批相当珍贵的史料。
2、研究层面的多样化。美国卢作孚研究刚刚起步,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重要的,或者说比较完整的研究成果,但其研究的视角、理论和方法确颇具特色。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罗安尼主要是从长江航运开辟的历程轨迹及其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等层面方面加以研究、注重政治、经济、文化与区域社会的变迁分析,引出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其中,又特别选择卢作孚作为长江上游的典型个案加以探讨,探讨由川江航运的开辟、民生公司的商业管理运作等一系列问题。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历史系博土,研究生Ednatow研究卢作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这是从政洽与经济的视角加以探视卢作孚这个人物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些研究视角为中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极富启发性的思路。
3、研究成果的预测。目前,刚刚起步的美国学者还没有一部具有分量的专著出版。但是,可以肯定今后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关注卢作孚,即使是不将卢作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卢作孚也将成为他们突破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研究.的关键人物。但,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如果从商业史的研究视野考察,仅仅将卢作孚始位于近代新兴的企业家群体加以考察,则可能忽略对于卢作孚思想的深入研究。目前还看不到美国学者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卢作孚的趋势。基本上,罗安尼的研究仍然在追随凌耀伦教授的卢作孚企业管理的研究方向。
由于卢作孚本人所具有的世界性,将卢作孚作为地方精英来研究不失为突破原有架构的方向。这方面,美国学者研究张謇等民族资本家和上海城市的方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从学术研究的意义出发,中美学者合作研究卢作孚应该是突破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如高家龙教授是美国研究中国商业史的专家,他研究的英美烟草公司与南洋兄弟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成就。他对近代中国企业家的研究十分敏感,目前又在研究上海大资本家刘鸿生的家族史。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美国学界兴起的研究卢作孚热给我们以相当的启示。就学科的研究意义而言,卢作孚研究的突破口在史料的挖掘与运用上,尤其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上运用外文史料,对于拓宽中国研究者的视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有很大帮助;即使是中文史料,仍然需要继续充分挖掘,以完善已有的研究成果,如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完整的卢作孚个人档案就很值得挖掘和运用。台湾地区收藏的有关长江航运史料也十分丰富,值得注意。美国学者对卢作孚研究的理论构架和思考方法也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加强与美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成为深化卢作孚研究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下一篇:西方目录学史:发展历程与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