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巴赫金文化诗学的哲学层面(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说明了思想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得到发展,才不会陷于教条和僵化。在他看来,思想不是生活在孤立的个人意识之中,不完全是主观的个人心理的产物,如果是这样的话,思想就会退化乃至死亡。他认为思想是超个人主观的,它的生存领域不是个人的意识,而是不同意识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他说:“思想只有同他人别的思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亦即才能形成、发展、寻找和更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衍生新的思想。人的想法要成为真正的思想,即成为思想观点,必须是在同他人另一个思想的积极交往之中。这他人的另一个思想,体现在他人的声音中,就是体现在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他人意识中。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互相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38]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巴赫金坚持认为“思想就本质来说是对话性的”。[39]
巴赫金提出把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转移到高级的思想精神领域,其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思想的本质是对话,然而思想精神领域往往却是被独白的原则控制着。一种思想当它开始产生的时候可能是生气勃勃的,充满活力的,可是后来人们往往脱离现实生活的发展而把它凝固起来,把它树为绝对的权威,排斥来自生活实践的其他声音,不允许其他丧失了生机和活力,慢慢地走向衰亡。这种情况我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常常可以看到,而且不断重演,其危害也是众所周知的。巴赫金所张扬的思想对话告诉我们,无论是一种政治思想、学术思想,还是一种文化思想、文学思想,要永远保持鲜活,要不断得到发展,就必须在思想领域坚持思想的对话,反对思想的独白。
[1]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4页。
[2]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6页。
[3]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57页。
[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5页。
[5]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5页。
[6]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23—224页。
[7]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6页。
[8]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8页。
[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0页。
[10]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页。
[11]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页。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77页。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8页。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24页。
[15]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4页。
[16]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页。
[17]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6页。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9页。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90页。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47—248页。
[21]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47页。
[22]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9页。
[23]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9页。
[24]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8页。
[25]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8页。
[26]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27]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5页。
[28]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5页。
[29]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54页。
[30]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31]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30页。
[32]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53页。
[33]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8页。
[3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7页。
[35]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30页。
[36]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79页。
[37]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58页。
[38]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32页。
[3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33页。
巴赫金提出把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转移到高级的思想精神领域,其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思想的本质是对话,然而思想精神领域往往却是被独白的原则控制着。一种思想当它开始产生的时候可能是生气勃勃的,充满活力的,可是后来人们往往脱离现实生活的发展而把它凝固起来,把它树为绝对的权威,排斥来自生活实践的其他声音,不允许其他丧失了生机和活力,慢慢地走向衰亡。这种情况我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常常可以看到,而且不断重演,其危害也是众所周知的。巴赫金所张扬的思想对话告诉我们,无论是一种政治思想、学术思想,还是一种文化思想、文学思想,要永远保持鲜活,要不断得到发展,就必须在思想领域坚持思想的对话,反对思想的独白。
[1]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4页。
[2]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6页。
[3]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57页。
[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5页。
[5]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5页。
[6]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23—224页。
[7]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6页。
[8]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8页。
[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0页。
[10]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页。
[11]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页。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77页。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8页。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24页。
[15]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4页。
[16]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页。
[17]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6页。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79页。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90页。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47—248页。
[21]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47页。
[22]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9页。
[23]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9页。
[24]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8页。
[25]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18页。
[26]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27]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5页。
[28]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5页。
[29]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54页。
[30]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31]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30页。
[32]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53页。
[33] 《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8页。
[3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87页。
[35]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230页。
[36]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79页。
[37]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58页。
[38]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32页。
[39]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第133页。
上一篇:千禧年主义与中国
下一篇: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