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学之道(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因为我在这里所说的在文学技巧中被称为主旨,而在学术研究中则被称为思想。
有时你会发现一本书没有真正的主旨,仅有一串论题,当然还有方法论的导言,以及理论性导论。对于没有思想的人来说,这些是他们写书时真正必不可少的。当然这样的书是缺乏明晰性的。
五
我知道你会赞同在自己所研究问题和思想许可的条件下,应用尽可能清楚、简单的语言表述它们。但是正如你已经意识到的,一种臃肿浮夸、充满大话的乏味文章在社会科学中看起来非常盛行。我推想运用它的人认为他们在模仿"物理学",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乏味文章大多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据权威说,存在着一场"严重的文学危机",社会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卷入了这些危机。这种特殊语言的出现,是否要归因于正被人们讨论的论点、概念和方法过于深刻而细致呢?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会有M•考利所恰当称之的"社会学语言"呢?它对你的日常研究真是必不可少的吗?如果是,那么对于这种语言,你也无计可施;如果不是,你又该如何避免它呢?
我相信,这种明白晓畅的缺乏通常与主旨的复杂关系不大,或者根本就没有关系,它和思考的深刻性更是毫无瓜葛,它几乎完全是和学院作家搞不清自身地位有关。
今天,在许多学术团体中,任何一个试图以通俗易懂方式写作的人,都很容易被贬称为一个"纯粹文人",或者更糟糕的是"纯粹撰稿人"。或许你已知道,人们通常使用的这些短语,只表明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推论:因为可读而肤浅。美国学者试图在看起来经常与其格格不入的社会氛围中体验一种严肃的学术生活。他的声望必须弥补由于选择学术事业而牺牲的许多重要价值。他获取声望的要求,很容易使他将自我形象定位为一个"科学家"。而被称为一个"纯粹撰稿人"则使他感到有损尊严和浅陋。我想,成为繁琐词汇和与此相关的说话和写作方式的根基的,正是这种情况。拒绝这种方式要比学会它更加困难。它已成为一种习惯,而那些不运用它的人,则会遭受道德上的非议。或许这正是学术团体中的庸常之辈怀着可以理解的私心,排斥那些引起学术圈或其他的智识人士注意的人,从而造成的学术封闭。
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它是写作风格的一部分。写作要求作者有一定的地位,从而能引起别人阅读。年轻学者无法回避这两种要求,因为他感到自己缺乏社会地位,所以常常将获得个人地位的要求置于引起读者注意的要求之前。实际上,在美国,即使是最有成就的知识人士,在大的社会圈内和公众中也是没有多少地位可言的。在这一方面,社会学的事例一直是一个极端的类型:社会学的习惯性风格,大部分产生于社会学家们即使是和其他学者相比,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时候。渴望获得地位使学者们变得缺乏明晰性。而这也恰恰是他们没能拥有他们所渴望的社会地位的一个原因。这不啻是一个恶性循环,不过任何一个学者都很容易将它打破。
要克服学术的乏味化,你首先要克服学术腔势。学语法和盎格鲁-萨克森词根远不如弄清楚下面三个问题重要:(1)我的论题的难度和复杂性究竟如何?(2)在写作中,我自己该如何定位?(3)我为谁而写作?
(1)通常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你写作的方式原本可以不像你所想的那样困难复杂。其例子随处可得:95%的社会科学书籍可以很容易地翻译成英文,这一点即可证明。
但是,你可能会问,难道某些时候我们不需要一些专业术语吗?〕我们当然需要术语,但"专业"不一定意味着艰深,当然也不意味着玄虚行话。如果这些术语真正是必需的,并且清楚、准确,那么便不难在流畅的英语氛围内使用它们,并将它们的意思介绍给读者。或许你会反对说,普通词汇的习惯用法常常"负载"一定的感情和价值观,于是为了避免这些负载,我们最好使用新的词汇或术语。我的答案是:普通词汇通常确实有这样的负载。但在社会科学中的普遍使用的许多专业术语,也是有所负载的。要写得清楚,就要控制这些负载,就是对你意思的表达要精确到这样的程度:这个意思,并且只有这个意思能被其他人理解。假设你要表达的意义被限定在一个六英尺的圆圈内,你就站在其中;再假设你的读者所理解的是另外一个这样的圆圈,他也身处其中,我们希望这两个圆圈能够有所重叠,这个重叠的区域就是你们交流的区域。在读者的圆圈里,那未重叠的部分是由读者构成的一个非受控意义的区域。在你的圆圈内,那未重叠的部分则是你又一个失败的标志;你未能使它为他人接受。写作的技巧就是要使得读者的语义圈完全和你的相一致,使你们两者站在同样的受控意义圈内。
这样,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大多数的"社会学语言"与主旨或思想的复杂性是不相关的。我认为它几乎完全是用来建立自我的学术需求的。我这样写,是想告诉读者我经常这样认为,而我经常确定这些读者对此并无了解。"我知道某件事情,它是那么难,只有当你学会我这种难学的语言,你才能理解它。同时,你仅仅是一个撰稿人,一个门外汉,或是其他不成熟的类型。"
(2)要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必须根据作家自己的想法和他讲话的声音来区别展现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产生于这样一种思想:他是这样一个人,可以大声叫喊、轻声低语或暗自发笑,但他总是在那儿;他是哪种人也很明显;无论是自信还是神经过敏,直截了当还是曲折委婉,他都是经验和推理的核心。现在他发现了某种东西,并向我们讲述这种东西是如何被发现的。这就是可获得的最好的英语说明背后的声音。
另一种表述研究的方式是不用任何人的任何声音。这种写作根本就不是一种"声音",它是一种自动的音响,是一篇由机器制作的乏味文章,十分空洞,并不像它所矫饰的那样值得注意:这不仅仅是非个人的声音,它还是一种矫饰的非个人化。政府公告有时就是以这种方式写作的。商业信函,还有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也是如此。任何不能想象为个人演讲的写作一一或许某些真正的大文体家不包括在内一一都不是一种好的写作。
(3)但最后的问题是,谁来听这个声音?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可以导致风格的不同。对于任何一位作家,牢记他的受众是什么类型的人,并且真正地为他们所想,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要很好地回答它们,需要你对自己定位以及对读者的了解。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阅读,但是由谁来读呢?
我的同事L•特里林已经提出一个答案,并且允许我在此转述。你要假定被邀请去做一个你所熟知的主题的讲演,你的听众是来自一流大学各个院系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来自附近一个城市的各色各样的感兴趣者。假设这样一群听众在你面前,他们都有权利了解,假设你也想让他们知道,那么现在开始写作。
对于社会科学家来说,在写作时有四种大致可能。如果他承认自己是一个代言人,并且假设他对我上面所指出的那些公众讲演,他会试着写具有可读性的散文。如果他假定自己是代言人,但是对受众的情况,却不甚了解,那就很容易写出一些难以理解的胡言乱语。这样的人最好还是谨慎些。如果他自认不是代言人,而是非个人话语的代表,那么如果他找到一群公众,它也极可能是一群教徒。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代言人,他就找不到任何公众,只能孤单地面对无人保留的记录讲上几句,因此,我想我们必须承认,他是一台标准化文体的制造机:在空旷大厅中回荡的自动音响。这令人不寒而栗,仿佛置身于卡夫卡的小说中一样,情况应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理性的边界。
深刻和冗词之间的界限常常是很微妙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如惠特曼的小诗所写的那样,一些人开始研究时迈出的第一步,就使得他们如此愉悦而敬畏,以致儿乎不想再继续下去,没有人否认这种神奇的魔力。语言本身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卷入那个世界时,一定不要将初始的迷惘与已完成的结论的深刻性相混淆。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你应该把自己当作一种真正伟大语言的代表,你应该期望并
有时你会发现一本书没有真正的主旨,仅有一串论题,当然还有方法论的导言,以及理论性导论。对于没有思想的人来说,这些是他们写书时真正必不可少的。当然这样的书是缺乏明晰性的。
五
我知道你会赞同在自己所研究问题和思想许可的条件下,应用尽可能清楚、简单的语言表述它们。但是正如你已经意识到的,一种臃肿浮夸、充满大话的乏味文章在社会科学中看起来非常盛行。我推想运用它的人认为他们在模仿"物理学",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乏味文章大多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据权威说,存在着一场"严重的文学危机",社会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卷入了这些危机。这种特殊语言的出现,是否要归因于正被人们讨论的论点、概念和方法过于深刻而细致呢?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会有M•考利所恰当称之的"社会学语言"呢?它对你的日常研究真是必不可少的吗?如果是,那么对于这种语言,你也无计可施;如果不是,你又该如何避免它呢?
我相信,这种明白晓畅的缺乏通常与主旨的复杂关系不大,或者根本就没有关系,它和思考的深刻性更是毫无瓜葛,它几乎完全是和学院作家搞不清自身地位有关。
今天,在许多学术团体中,任何一个试图以通俗易懂方式写作的人,都很容易被贬称为一个"纯粹文人",或者更糟糕的是"纯粹撰稿人"。或许你已知道,人们通常使用的这些短语,只表明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推论:因为可读而肤浅。美国学者试图在看起来经常与其格格不入的社会氛围中体验一种严肃的学术生活。他的声望必须弥补由于选择学术事业而牺牲的许多重要价值。他获取声望的要求,很容易使他将自我形象定位为一个"科学家"。而被称为一个"纯粹撰稿人"则使他感到有损尊严和浅陋。我想,成为繁琐词汇和与此相关的说话和写作方式的根基的,正是这种情况。拒绝这种方式要比学会它更加困难。它已成为一种习惯,而那些不运用它的人,则会遭受道德上的非议。或许这正是学术团体中的庸常之辈怀着可以理解的私心,排斥那些引起学术圈或其他的智识人士注意的人,从而造成的学术封闭。
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它是写作风格的一部分。写作要求作者有一定的地位,从而能引起别人阅读。年轻学者无法回避这两种要求,因为他感到自己缺乏社会地位,所以常常将获得个人地位的要求置于引起读者注意的要求之前。实际上,在美国,即使是最有成就的知识人士,在大的社会圈内和公众中也是没有多少地位可言的。在这一方面,社会学的事例一直是一个极端的类型:社会学的习惯性风格,大部分产生于社会学家们即使是和其他学者相比,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时候。渴望获得地位使学者们变得缺乏明晰性。而这也恰恰是他们没能拥有他们所渴望的社会地位的一个原因。这不啻是一个恶性循环,不过任何一个学者都很容易将它打破。
要克服学术的乏味化,你首先要克服学术腔势。学语法和盎格鲁-萨克森词根远不如弄清楚下面三个问题重要:(1)我的论题的难度和复杂性究竟如何?(2)在写作中,我自己该如何定位?(3)我为谁而写作?
(1)通常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你写作的方式原本可以不像你所想的那样困难复杂。其例子随处可得:95%的社会科学书籍可以很容易地翻译成英文,这一点即可证明。
但是,你可能会问,难道某些时候我们不需要一些专业术语吗?〕我们当然需要术语,但"专业"不一定意味着艰深,当然也不意味着玄虚行话。如果这些术语真正是必需的,并且清楚、准确,那么便不难在流畅的英语氛围内使用它们,并将它们的意思介绍给读者。或许你会反对说,普通词汇的习惯用法常常"负载"一定的感情和价值观,于是为了避免这些负载,我们最好使用新的词汇或术语。我的答案是:普通词汇通常确实有这样的负载。但在社会科学中的普遍使用的许多专业术语,也是有所负载的。要写得清楚,就要控制这些负载,就是对你意思的表达要精确到这样的程度:这个意思,并且只有这个意思能被其他人理解。假设你要表达的意义被限定在一个六英尺的圆圈内,你就站在其中;再假设你的读者所理解的是另外一个这样的圆圈,他也身处其中,我们希望这两个圆圈能够有所重叠,这个重叠的区域就是你们交流的区域。在读者的圆圈里,那未重叠的部分是由读者构成的一个非受控意义的区域。在你的圆圈内,那未重叠的部分则是你又一个失败的标志;你未能使它为他人接受。写作的技巧就是要使得读者的语义圈完全和你的相一致,使你们两者站在同样的受控意义圈内。
这样,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大多数的"社会学语言"与主旨或思想的复杂性是不相关的。我认为它几乎完全是用来建立自我的学术需求的。我这样写,是想告诉读者我经常这样认为,而我经常确定这些读者对此并无了解。"我知道某件事情,它是那么难,只有当你学会我这种难学的语言,你才能理解它。同时,你仅仅是一个撰稿人,一个门外汉,或是其他不成熟的类型。"
(2)要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必须根据作家自己的想法和他讲话的声音来区别展现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产生于这样一种思想:他是这样一个人,可以大声叫喊、轻声低语或暗自发笑,但他总是在那儿;他是哪种人也很明显;无论是自信还是神经过敏,直截了当还是曲折委婉,他都是经验和推理的核心。现在他发现了某种东西,并向我们讲述这种东西是如何被发现的。这就是可获得的最好的英语说明背后的声音。
另一种表述研究的方式是不用任何人的任何声音。这种写作根本就不是一种"声音",它是一种自动的音响,是一篇由机器制作的乏味文章,十分空洞,并不像它所矫饰的那样值得注意:这不仅仅是非个人的声音,它还是一种矫饰的非个人化。政府公告有时就是以这种方式写作的。商业信函,还有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也是如此。任何不能想象为个人演讲的写作一一或许某些真正的大文体家不包括在内一一都不是一种好的写作。
(3)但最后的问题是,谁来听这个声音?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可以导致风格的不同。对于任何一位作家,牢记他的受众是什么类型的人,并且真正地为他们所想,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要很好地回答它们,需要你对自己定位以及对读者的了解。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阅读,但是由谁来读呢?
我的同事L•特里林已经提出一个答案,并且允许我在此转述。你要假定被邀请去做一个你所熟知的主题的讲演,你的听众是来自一流大学各个院系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来自附近一个城市的各色各样的感兴趣者。假设这样一群听众在你面前,他们都有权利了解,假设你也想让他们知道,那么现在开始写作。
对于社会科学家来说,在写作时有四种大致可能。如果他承认自己是一个代言人,并且假设他对我上面所指出的那些公众讲演,他会试着写具有可读性的散文。如果他假定自己是代言人,但是对受众的情况,却不甚了解,那就很容易写出一些难以理解的胡言乱语。这样的人最好还是谨慎些。如果他自认不是代言人,而是非个人话语的代表,那么如果他找到一群公众,它也极可能是一群教徒。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代言人,他就找不到任何公众,只能孤单地面对无人保留的记录讲上几句,因此,我想我们必须承认,他是一台标准化文体的制造机:在空旷大厅中回荡的自动音响。这令人不寒而栗,仿佛置身于卡夫卡的小说中一样,情况应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理性的边界。
深刻和冗词之间的界限常常是很微妙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如惠特曼的小诗所写的那样,一些人开始研究时迈出的第一步,就使得他们如此愉悦而敬畏,以致儿乎不想再继续下去,没有人否认这种神奇的魔力。语言本身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卷入那个世界时,一定不要将初始的迷惘与已完成的结论的深刻性相混淆。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你应该把自己当作一种真正伟大语言的代表,你应该期望并
上一篇:美国意识形态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