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城市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研究——以广州市为例(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二、我国大中城市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对策

    1.完善文化要素市场。(1)文化资金市场。完善文化资金市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要制定有利于文化投资者的各项政策。二是建立文化资金市场的协调性机构,承办和畅通文化市场的投资渠道,吸收国内外资金投入文化市场建设。还可以利用集资入股方式,把企业储蓄和个人储蓄资金吸引到文化资金市场上来。(2)文化劳务、人才市场。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制定有关政策和设立相应的协调组织机构,逐步建立文化劳动、人才市场,疏通人才渠道,让劳务和人才根据市场需要较为合理地分配、流动,建立健全反映文化市场特殊规律的劳动人事制度和劳动报酬制度,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和竞争心,激发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文化生产力。(3)文化信息市场。通过一定的信息工作机构和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消费者的现状,研究不同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消费方式的差异性,利用各种信息资料,对文化市场供需变化作出预测和判断,迅速准确地向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和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和文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反馈,为文化市场的生产、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4)文化设施市场。通过文化设施市场的建立,可以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市场机制来推动文化市场设施建设,尽快改变文化设施少、旧、差和陈旧化、单一化、功能退化等毛病,高效率地为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2.发展文化中介机构。(1)建设文化经纪体制,逐步、有序、适时地开放文化经纪市场。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化市场现状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在一些较为成熟的市场领域培育和引入文化中介机构。(2)发展专业教育,完善资格评审制度,造就一支现代文化经纪人队伍。(3)建立健全现代文化经纪企业制度,确立文化经纪人保证金制度,规范文化经纪方式,增强文化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度。(4)由试点到推广,营造一种政府宏观调控与行业自律互为整合的管理网络体系。(5>建立文化经纪的统计指标体系。

    3.强化文化信用体系。(1)进一步加强契约制度建设。采取广播、出墙报、听报告、开现场会、表彰先进、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信用教育,营造诚信环境,强调市场主体必须重合同、守信用,以契约的方式具体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交易主体依法守约、互相信赖,降低交易风险,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2)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建立文化产业、市场从业人员个人信用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从业经历、资信与守法情况等,进行增值与减值记录。进行文化产业企业信用分等、分级,按照不同级别采取不同激励措施,提升守信企业美誉度。(3)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管理部门应建立信用公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在公共媒体、协会简报、市场公告披露行业组织信用情况,加强社会与舆论监督。管理部门在统筹信用体系建设全局工作的同时,应结合行业规则、协会规章,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建构信用责任制。

    4.创新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1)营造文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优质环境。第一,政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尽快启动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等重要法规的制定工作,解决知识产权的价值认定、损害判定、竞业限制、权利滥用、技术秘密保护等问题。第二,文化企业加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文化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尊权维权功能。<2)完善对中小文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引导。第一,鼓励中小文化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第二,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与中小文化企业建立服务对接机制。第三,加快对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3)推动文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产业化。第一,加大对文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二,建立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4)构筑文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队伍。第一,实施以自主创新型文化企业和文化中介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大力引进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作为紧缺人才列人重点引进专业目录,重点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第三,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供需信息库。每年对文化类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状况进行分类调查,建立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人才供需信息库,提供动态即时的供需导向。

    5.健全文化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1)建立有效的文化市场准人机制。第一,严把市场准人关是推行文化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根据文化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十一五”期间,文化市场准人在原则上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定位:产业定位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集约文化产业核心层。即结合文化市场的现实基础,以新闻出版发行、演出、广播电视、电影等市场为重点发展市场,努力实现其较强的辐射效应。二是提升文化产业外边层,重点发展网络文化市场。三是拓展文化产业相关层,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品市场。行业定位属于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行业,文化部门要严“管”起;属于产业属性的文化行业要及时地、大胆地“放”开。区域定位要发挥新城区网络文化市场、文化经纪与代理市场的优势,挖掘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特色,突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文化娱乐优势。第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扶持城市郊区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挖掘农村历史文化遗存,科学利用民间(族群)文化资源,加强对民俗艺术、民间工艺、民间小吃的有序开发。<2)建立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一是提高风险监管水平。文化企业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文化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对重点文化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与警示。二是探索科学的退出方式。在文化企业退出方式选择上,通常有两种选择。即市场淘汰的处置手段和政府干预的处置手段。从现实情况出发,我们认为,目前文化企业退出市场的方式应该采取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一种准市场化方式。即并购,主要包括合并、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三是建立专门的处理机构。建立专门处理机构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文化企业的市场退出工作纳人市场化的道路。专门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对危机的文化企业进行救助,对严重资不抵债的文化企业进行业务接管、支持合并等,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专业、高效地帮助文化企业市场退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