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青岛市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的着力点及其路径
加快青岛市文化市场体系培育,要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积极打造有利于文化市场主体健康运营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
1.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是按“条块”(地方和行业一纵一横)分割的方式设立的,目前尽管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但离真正的市场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甚至还有一些文化企业利用与行政机构的传统联系,操纵市场,谋取暴利。必须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在对文化单位性质、功能科学定位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经营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经营性文化单位要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职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管理文化事业。
2.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步推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文化公司。
3.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鼓励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人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人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5.深人开展商誉商德教育,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发展文化市场,既要严格法治,又要高度重视德治,使人们在市场上都能坚持诚信原则,J咯守诺言,信守合同,创造一种文明经营的氛围。要通过立法,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展
1.进一步发展文化产品市场。鼓励发展城镇中小型特色书店、专业书店、社区书店和网络书店。重点发展农村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点和租赁点,鼓励各种资本投人农村出版物发行,拓展农村出版物市场。规范和发展演出市场。繁荣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开拓动漫游戏、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市场。
2.加快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公司股票、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完善文化企业间接融资制度,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为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便利条件。规范文化产权交易,重点发展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建立文化行业人才库、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完善文化信息、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其规范运作,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执业培训,推行资格认证制度。
3.培育农村文化市场。运用市场准人、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扶持农村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民营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扶持民间剧团的发展。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4.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文化产品生产单位要面向群众,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内容丰富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政府补贴方式,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提高市民的阅读意识和文化消费意识,拓展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加强文化产品价格监管,建立和完善文化产品消费投诉、受理机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现代文化流通体系建设
1.培育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强以跨地区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为特征的大型现代文化流通企业的建设。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著名品牌、辐射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导力量。鼓励资产质量好、经营规范、成长性强的文化流通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