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命名”与现代性追问的反差:兼论现代化的取向与问题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论文关键词:现代化“命名”  现代性  取向

  论文摘要:现代化是基于科技文明的实现过程而提出来的,但其中所包含的前提追问和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随着现代化的过程而逐步展示和生成出来。正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才有现代性意义的赋予和现代性意蕴的生成。本文就拟从生成性思维来反思现代化“命名”与现代性追问的内在关联和反差,提出现代化问题的取向清晰的前提是现代性意识的“觉醒”和现代性意蕴的深度追问,那就是民族自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的自觉建构。

  一、现代化的“命名”与现代性旨趣的内在关联

  现代化一词指一种历史的发展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是世界范围内以工业化为发端的、以一个个民族国家为载体的整个社会的变革。

  在传统的现代化建构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比如“那种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现代化就是反传统的思维方式。还有那种认为现在有一种普遍的东西,有一种文明的主流,中国只要靠上去、融入进去就行了的看法,其实不是放弃了民族文化的传统的特殊性,而是放弃了对这种特殊性内在的普遍性因素和普遍性价值的信心和肯定”。这原因在于我们放弃了必要的前提性追问即“我们要做什么人”的问题,以及民族文化存在的合理性问题。

  亨廷顿(SPHuntington)在其《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社会动荡、政治动乱频发的原因,不在于其社会政治的落后,而在于其想摆脱落后实现现代化的企图,对照已现代化的国家,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则引起不稳定。

  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似乎给予我们一种整体性发展的印象,但在此基础之上的深度追问却被我们放弃,“我们却不愿意进一。步去想它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它在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界定、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把未来的挑战和传统的重新解释结合起来”。所以只是用一种不加任何现实问题关照的名称,去定义现实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必然带来一种静态的观念把握和毫无实质意义生成的静止取向。必然看不到“现代西方解决危机与延续传统的努力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就有必要去关注现代性的旨趣,因为现代性问题的生成就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之中,也反映在现代西方国家对自身历史与价值追求的统一当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现代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恰恰回应了民族国家和现实世界对真正的现代性旨趣的追寻即“文化政治”。

  在社会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中,民族国家是在特定时空中展开自身的问题,也就决定了自身规律的生成。所以套用任何所谓的“主义”或者模式,都不足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再加之“整个世界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各种现成的‘主义’本来就多半跟不上形势”。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科学、技术、经济与信息,但我们却似乎缺少解决“什么是好生活”的真正知识。因此,分析现代化的“命名”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模式或者范型,也就是说这只是“可选择的项目而不是无可选择的事实”。这其中更包含近代以来我们民族所面对的问题的传统接续与未来生成的思想难题。“思想的难题虽然不是在实践中直接威胁人们生活的各种现实危险,但却是生活所‘不能承受之轻’,因为思想的可能性蕴涵着一切潜在的创造,也就蕴涵着一切危险”。结合现代性问题的提出,反映出现代化的“命名”本身缺少意义生成的生活世界的观照。而结合现代性意蕴的本真,不难发现意义的生成是寻找各种可能的展开和呈现的过程,正基于此民族国家的知识界才有意识觉醒的可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