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国特色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人们市民意识的逐步觉醒,一个市民社会正在出现,以家庭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生气勃勃的市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我们应该尽力引导和培植市民文化的发展,因为思想文化的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就一定会去占领。那种以为只要物质文明建设好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难以、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唯心主义宗教势力猖撅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法轮功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说明,用健康、科学、文明的大众文化去占领思想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定的政治方向。为此,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三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化的前提条件,而文化产业化也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与日俱增。它为各种异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空间,更对文化发展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没有产业化作支撑,中国文化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终究会被逼到边缘地带,充当旁观者;没有产业化的支持,中国文化最终难免会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可能会出现“众声喧哗独无我”的尴尬境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相信,经过碰撞和磨合,中国文化一定能在未来的多元世界文化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