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部农民文化消费市场的现状谈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论文关键词:文化需求;县域经济;信息化
  论文摘 要:农民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是决定县域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该文从西部农民文化需求的现状出发,全面探讨信息化发展对文化需求结构的变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县域经济、文化发展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艰巨繁重的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文化消费也在持续增长。为此,正确了解农民自身文化需求的现状,大力发展县域信息化建设,为推动县域经济、文化发展搭建信息平台。
  
  1.西部农民文化消费市场的现状
  
  1.1农村文化消费结构单一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但由于文化供给比较单一,农民的多层次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目前,看电视是为广大农民的主要业余消遣,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2存在不积极的文化消费现象
  由于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导致“搓麻将”、“迷信风”等在部分农村重新抬头。这些现象虽在个别村比较严重,但带有普遍性,如不采取积极对策加以制止和纠正,必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1.3农村文娱活动缺乏投入引导
  调查发现,农民有一种普遍的认识,那就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相比过去,文化娱乐活动却减少了。从前政府组织的各类汇演等文艺活动现在几乎看不到,乡镇一级由于财政等问题,不得不压缩对文化的投入。一些乡镇文化站仅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乡镇唯一的文化平台,便是广播电视差转台。村一级投入就更不用说了。各级组织无法充分履行农村文化的供给功能,缺少引导、投入,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显得苍白无力。
  1.4民间文化严重萎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不断的改变,土生土长的民间文艺队伍极度缺乏,农村原有“戏班子”等文艺队伍逐步萎缩,许多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和表演绝技也在消失。尽管随着农村“三项活动”(送电影、送戏和农村综合文化活动)的开展,一些农村剧团开始恢复,但演员多数年龄较大,剧本陈旧,缺乏新内容,缺乏时代感。加之许多有文化素质的青年农民由于生活原因不愿呆在农村,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村文化缺乏新生力量,农民剧团面临人员老化,后继无人。
  1.5花钱消费文化仍是多数农民的奢望
  缺少文化设施,收入水平偏低,多数农民文化消费欲望不足。相对城市居民,农村文化气息相对较弱,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农民将较多的消费用于交通通讯和居住,而在文化方面的消费相对较低。这与当前农村文化氛围及农民文化消费意识较弱不无关系。
  文化消费有助于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先进文化精神的建立。文化消费的滞后不利于洛阳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也制约了洛阳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省委提出了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我们应想方设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途径促进农民加大文化消费。
  
  2.西部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关联分析
  
  2.1我国农村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滞后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步伐。究其原因,虽有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经济原因。它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用于文化发展的资金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农村经济机制问题,经济机制的运行会影响上层建筑的文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经济体制模式上来看,经历了天然经济、自然经济、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阶段。我国农村自实行承包制改革以来,经济模式逐渐转向商品经济,但是不完全,因为从农田、农业经营里的收获大都是自给自足的。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经济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农村家庭既是社会机体中的一个元素,又是一个生产单位经营实体,在外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而农村却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从事经济生活。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力集团,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人财物得到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模式。
  2.2农村经济机制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的劳作方式、休闲方式、居住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区别。农民的文化生态跟农耕习惯密切相连,市场经济往往会打破传统农耕习惯,这样就会给农民在节庆、祭祀、休闲期间的文化活动造成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文化意识也和农民传统的文化意识发生碰撞,比如竞争意识、个性意识、利益意识等都会给传统的乡风民俗造成影响。
  
  3.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价值内涵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进程,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
  3.1有利于提高县域经济市场化程度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虽各具特色,但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会进一步加大我市和先进地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帮助广大农民和企业及时获得技术和市场信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有效地提高贸易量和市场份额,使地方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效益和优势。因此,加快信息化进程,大力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增强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对县域经济市场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2有利于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