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电视已普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城市里的中学生,从懂事起就浸泡在电视里。今天,省会城市,每天大都可收看中央、省、市的五套节日,若加上区级或单位的有线电视及中央电视的教育节目,每天可供收看的电视至少可达六套。除新闻或专题讲座外,对中学生影响最深的当数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海外影视及歌舞、相声、小品。这些影、视、歌多为非主流的浅层文化。特别是港台的电视剧,由于格调低下、粗制滥造,其浅层的反主流倾向更明显,或莫名混杀,或缠绵徘恻,连传说中的道教“八仙”,也少不了“三角热恋”的纠葛。一些国产电视片也刻意仿效,连《聊斋》这样的反映神鬼的古装戏,也照“脱”不误,中学生怎不受到栽害?有的中学生仅为邻座同学的手肘越过桌面事先划定的界线,就敢拔出铅笔刀朝同学的手肘刺去,“理由”是要出这口“恶气”。有的女中学生,仅因为男学生说她“嘴宽”,她就会为这点长相的缺陷居然从二楼跳下去。
还令人担心的是电视广告。越是黄金时间广告的密度越高。有的广告以抽奖煽起消费者的博彩欲望。诸如:买“巴黎士”加酶洗衣粉两包,就可能抽到29寸进口彩电,或多制式录像机,或金戒指,或精美纪念品;买“天美”化妆品,可抽得金项链;上“伊法达”餐厅,一天内消费达200元者有望抽到价俏一万元的“香港十日游”幸运票。直接吸引中小学生博彩消费的有:深圳出的“家家乐”多口味袋装食品,内中装着彩券,一旦中奖可免费游历香港;福建永泰出的“多拿虾饼”和“叮哨朱古力饼”,每袋均装有精美的“风转陀螺”,由一群小孩高喊“有的吃,有的玩”,“小朋友,赶快买一包试试”。于是勾引多许小学生“一试手气”,大解嘴馋。中学生的消费欲就这样被煽起来。
反观课堂,正课、自修,陀螺转个不停。十分明显,当消费欲求与消费能力的反差越来越强烈时,中学生就会为满足欲求而逐步走上歧途。一种希冀着毋须艰苦学习或劳作,仅凭“幸运”就能满足欲求的心理就这样逐步养成。众所周知,赌博正是凭“手气”企求不劳而获的集中表现,购物抽彩正是赌博的泛化。如今电视广告正以如此迅猛的态势向中小学生展开博彩诱惑。据笔者调查,城市中学生平均每天看电视近一小时,且多在黄金时间,由此不难理解电视广告给中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已多么严重。今天中学生相信命运已在“星座”(进口的洋迷信)和“手相”(国产的土迷信)中载明的,远比被其斥为思想“僵化”的中年人严重得多。中学生课间相互看手相、解梦境的绝不是罕见的现象。
最令人担忧的是,某些电视台所主办的“选美”活动,尽管它充分利用汉语言的丰富语汇,将名称改为“xx杯广告新星大赛”。可谁都清楚,这不过是“拿筷遮鼻”的技巧。大赛的项目昭然若揭:
“星”们着新款牛仔装、运动鞋,随迪斯科乐曲展示仪容和节奏感;
“星”们着时装便服,表演一节“广告小品”,展示广告意念和“才智”;
“星”们着“新潮”泳装,充分展露其胭体美;
“星”们着西装或珠绣的真丝高开叉旗袍,展示潇洒风度与绰约风姿;
“星”们着燕尾服或婚纱,展示其风流调镜与青春魅力。
这项历时三个月的“选美”吸引了7,000名青年男女报名。其中荣幸获得面试的达3,000名,更荣幸获得候选的有50名。这50位小姐、男士被尊贵地送进五星级的“花园酒家”生活一个月。由组织者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仪态和舞姿训练,并巧妙地安排他们与离休老干部座谈,与海军战士联欢,硬是给“选美”系上“红色丝带”。在进入“准决赛”的20名小姐和10名男士中,计有尚在学的大学生J名(3小姐、l男士);中学生(小姐)l名;职业高中生(小姐)1名;在职教师(男士)l名。由此不难推算,在7,000名报名者中大、中学生所占的比例。这些大、中学生是停课应选的。它所起到的消极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那华贵的服饰,那闪烁的金冠,那含泪的喜悦,那震耳的掌声,通过电视传到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眼里,它已给涉世不深的这一代以多么直观的负面诱惑。
请不要低估影视浅层非主流及反主流文化对中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香港在七十年代末曾上映一部题为《油脂》的影片,在中学生里造成极大轰动,有的中学生竟连看}减遍。于是影片内容就“冲出”银幕,产生了“参与”中学生生活的效应,造就了一代“油脂仔”。他们一式的鸡翼袖黑衫,一式的褪色牛仔裤,一式的后裤袋插着一把梳子,一式的运动鞋,一式的“油脂头”,一式的结伙招摇过市,终于逐渐发展成“黑衣党”、“毒蝎帮”.危害社会。一部电影栽害了一代中学生,前车之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