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由于借助于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生产,使艺术作品变得非常易于互相摹仿和复制,艺术品的“原先有的”真理就会被歪曲,或被较谨慎地加以修改,对艺术家和他的观众以及公众来说,艺术作品已不再是它原来所是的东西了。而在艺术品的模仿和复制中,“美的形象世界的这一崇高的美,今天成了错误的,成为商品文艺的一部分,成了解放的障碍,因此从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是不再允许的。”(注: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151~152页,1982。)这样艺术也就仅仅被当做消遣的用品。
如果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侧重于经济批判,那么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则注重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经济现象,不如说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资本主义对人的操纵不仅体现在经济的物的领域,更是借助于大众文化,深入到社会日常生活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实现对人的政治意识的过滤,人的自由解放也就离不开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表达了对大众文化成为反人性的意识形态的抗议,对文化商业化的不满,是对西方文化价值危机的反思。
实际上,文化价值的危机,已越出了西方世界的范围。任何国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产业是相似的,它与金钱之间有一种直接联系,由于把文化产品当做商品来生产,就出现了不利的社会后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一是它对社会价值以及对人本身的发展而言的人文价值是漠不关心的。这种价值属于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事物,这不能得到市场行为的青睐。二是文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精品较少,而属于假、恶、丑的负面文化也自发地发生。三是文化工业的发展要求规格齐一,并通过广告等传媒把市场制造出来的商品需求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大众的个人欲求。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文化无疑具有了一种“控制”和“重复性需求”的循环,完全表现出一种商业品格,是一种融入商业气息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的商业操作过程体现了一种商品拜物教原则。在大众文化时代,轻松的主题成为主流,报纸有“休闲版”,电台有“轻松调频”,商店悬挂“休闲服”,消遣、娱乐和休闲成为普遍趋势。这种轻松和休闲,极容易使人们淡漠艰辛,不再执著于信念的认真,不再有追求真理的向往,使人失去探讨人生价值的热情。这样,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功能的揭露和批判,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当然,法兰克福学派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异化的根源,过于归结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显然夸大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统治者用宣传工具操纵大众意识的事实。诚然,存在着这种现象,但应看到,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而把文化本身说成是奴役的根源则恰好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