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价值观的宗教因素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反战人士大都相信美国对伊开战是为了石油,但在一些学者看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场战争有宗教上的原因。
美国对伊战争的口号是“解放伊拉克人民”,而美国人民之所以支持布什政府,也正是秉持了这个信念。从这个信念,可以看出其深刻的宗教根源。这个根源产生出一种特别的宗教意识,学者称之为American exceptionalism(姑且译作“美国例外主义”吧)。秉承美国例外主义的人认为:美国是唯一蒙上帝祝福的国家,同时还认为,将上帝的祝福带给其它人是上帝赋予美国的使命。
例外主义的产生
美国例外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当年的清教徒为躲避迫害,而来到美洲新大陆。旧约圣经对这些教徒而言,不仅仅是信仰和道德的指引,更是实际的向导,他们相信自己是神挑选出来的,如同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一般。在这种信念下,新移民对待原住民的所作所为,就可以解释得过去了。
在独立战争期间,大多数美国人把英国视为压迫以色列人的埃及法老王,独立战争其实是反抗压迫。出埃及的壮举,是顺应上帝的旨意。因此,作为上帝选民的美国人及其价值观,就算得上是上帝所需要的,将这些价值观传播到全世界是理所当然的。
美国历史上充满了这种宗教情结。早在1630年的移民初期,从英国来的移民就有成为基督教典范的心愿。1956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将“我们信靠上帝”作为座右铭。
1845年的西部扩张和对墨西哥战争,也弥漫着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情怀。当时的民主党领袖约翰·奥沙利文( John L O’Sullivan )就声称,之所以把新大陆的扩张作为天职,原因乃是由于“生养众多”的应许。而“生养众多”是旧约圣经中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
里根总统执政时总是说,“我们必须如城造在山上”。这句话是引自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五章,意思是说,基督徒要为世人作榜样。不过,这里的榜样是美国人而已。
里根还说“国家是在上帝之下”,他相信美国这块受祝福的土地是为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所预备的,他们离乡背井告别亲友,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爱和自由。里根这些话很容易使人想到旧约圣经中上帝要亚伯拉罕离开家乡到迦南地的故事。
九一一事件后,布什总统发表了一系列演说,他提到,美国是全人类的希望,光照在黑暗里,黑暗不能胜过它。这最后一句话是从新约圣经中借过来的,只不过在新约中,光是指从上帝而来的光。布什将宗教用语转换成具有政治含义的美国价值观。
宗教激情与政治价值
在美国一般民众中,也有这种将美国价值观取代基督教价值观的倾向。他们将宗教情怀转换成具有政治含义的意识,并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广。福音派民众也认为,美国的存在有其目的,就是为了付出良善,帮助世人和促进公平。48%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受到了上帝的特别保护。
以这次战争为例,在有强烈宗教感的人当中,60%的人支持对伊战争,而在认为宗教不重要的人当中,仅有49%的人支持战争。显然,在美国人的爱国情操中,宗教信仰占了一定的分量。
不过,学者们认为,将美国价值观取代福音使命,并注入到世界事务中去,不但完成不了福音使命,反而还会被世人冠上“美国例外主义”的帽子而遭拒绝。对于这一点,美国基督教领袖们看得十分清楚,与过半基督徒支持战争相反,大部分基督教领袖都反对这场战争。
一些基督教领袖坚持认为,宗教应与政府脱钩。例如,1992年,八位自由福音派学者写了一本书《打破今世的偶像》。书中写道,在美国许多福音派信徒身上,“美国人的成分”多于基督徒的成分,他们依赖历史带给他们的神秘感,而不是信靠圣经,他们的行为更受国旗的影响,而不是受十字架的影响。
在这场对伊战争中,基督教领袖与基督徒之间出现的分裂说明,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美国对伊战争的口号是“解放伊拉克人民”,而美国人民之所以支持布什政府,也正是秉持了这个信念。从这个信念,可以看出其深刻的宗教根源。这个根源产生出一种特别的宗教意识,学者称之为American exceptionalism(姑且译作“美国例外主义”吧)。秉承美国例外主义的人认为:美国是唯一蒙上帝祝福的国家,同时还认为,将上帝的祝福带给其它人是上帝赋予美国的使命。
例外主义的产生
美国例外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当年的清教徒为躲避迫害,而来到美洲新大陆。旧约圣经对这些教徒而言,不仅仅是信仰和道德的指引,更是实际的向导,他们相信自己是神挑选出来的,如同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一般。在这种信念下,新移民对待原住民的所作所为,就可以解释得过去了。
在独立战争期间,大多数美国人把英国视为压迫以色列人的埃及法老王,独立战争其实是反抗压迫。出埃及的壮举,是顺应上帝的旨意。因此,作为上帝选民的美国人及其价值观,就算得上是上帝所需要的,将这些价值观传播到全世界是理所当然的。
美国历史上充满了这种宗教情结。早在1630年的移民初期,从英国来的移民就有成为基督教典范的心愿。1956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将“我们信靠上帝”作为座右铭。
1845年的西部扩张和对墨西哥战争,也弥漫着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情怀。当时的民主党领袖约翰·奥沙利文( John L O’Sullivan )就声称,之所以把新大陆的扩张作为天职,原因乃是由于“生养众多”的应许。而“生养众多”是旧约圣经中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
里根总统执政时总是说,“我们必须如城造在山上”。这句话是引自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五章,意思是说,基督徒要为世人作榜样。不过,这里的榜样是美国人而已。
里根还说“国家是在上帝之下”,他相信美国这块受祝福的土地是为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所预备的,他们离乡背井告别亲友,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爱和自由。里根这些话很容易使人想到旧约圣经中上帝要亚伯拉罕离开家乡到迦南地的故事。
九一一事件后,布什总统发表了一系列演说,他提到,美国是全人类的希望,光照在黑暗里,黑暗不能胜过它。这最后一句话是从新约圣经中借过来的,只不过在新约中,光是指从上帝而来的光。布什将宗教用语转换成具有政治含义的美国价值观。
宗教激情与政治价值
在美国一般民众中,也有这种将美国价值观取代基督教价值观的倾向。他们将宗教情怀转换成具有政治含义的意识,并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广。福音派民众也认为,美国的存在有其目的,就是为了付出良善,帮助世人和促进公平。48%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受到了上帝的特别保护。
以这次战争为例,在有强烈宗教感的人当中,60%的人支持对伊战争,而在认为宗教不重要的人当中,仅有49%的人支持战争。显然,在美国人的爱国情操中,宗教信仰占了一定的分量。
不过,学者们认为,将美国价值观取代福音使命,并注入到世界事务中去,不但完成不了福音使命,反而还会被世人冠上“美国例外主义”的帽子而遭拒绝。对于这一点,美国基督教领袖们看得十分清楚,与过半基督徒支持战争相反,大部分基督教领袖都反对这场战争。
一些基督教领袖坚持认为,宗教应与政府脱钩。例如,1992年,八位自由福音派学者写了一本书《打破今世的偶像》。书中写道,在美国许多福音派信徒身上,“美国人的成分”多于基督徒的成分,他们依赖历史带给他们的神秘感,而不是信靠圣经,他们的行为更受国旗的影响,而不是受十字架的影响。
在这场对伊战争中,基督教领袖与基督徒之间出现的分裂说明,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