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宽容”的合法性根据(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追求,开辟走向未来的道路。

    因此,“世界的实体统一性”不过是一尊子乌虚有的偶像,宽容意识的生根发芽,有赖于打碎这尊偶像,重现世界生气淋漓的真相:世界的本质不是“一”,而是“多”,世界的底色不是“单一”,而是“杂色”,世界不是只有“独唱”,而是“众声的喧哗”。以海纳百川的宽容气度,尊重差异,肯定“个性”,同时就是在肯定世界的意义,尊重世界的固有本性,在此意义上,“宽容意识”就是“世界意识”,“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这,就是宽容的“本体论根据”。



二、宽容的认识论根据

    宽容的合法性还有赖于我们从认识论的层面作出证明。在这方面,关键在于拒斥“全知论”,而承认认识的“可错性”。

    “全知论”基于一种“巨无霸式”的断言:人类所有的知识可以形成为一个前后相连的整体,所有的知识尽管在个人那里是分散的,但最终可以在某些精英人物那里实现集中,这些人拥有无与伦比的理性能力,可以一劳永逸地彻底摆脱知识的限制,最终变得“全知全能”。这些“全知全能者”因此便可以凭借知识上的优越地位,去设计和安排生活秩序,就象一个设计师在建筑开工之前,就能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事无巨细、总揽全局的图纸,然后,凭借这个图纸就可以在大地上建造出符合图纸的建筑物,与此相类似,那些社会生活的建筑师也可以同样预先凭借头脑里的理念、知识和模型,来描画人间最新最美的蓝图。①

    我们并不诅咒知识与理性,但“全知神话”的制造,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却使人陷入了最大的“无知”,即对自己“无知”的无知,正是这种无知,使宽容因此而厄运难逃。

    首先,“全知论”消解了个人的自由空间,而失去了个人自由,宽容必然无从谈起。按照“全知论”,全知者可以洞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就象《西游记》里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一样,有能力去安排和操纵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选择,那么,我们还剩下多下自由呢?有谁能以平等的人格,挺身直立于他前面,向他申明“异端的权力”?即使那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难以逃脱如来佛祖的手掌心,更何况普通的芸芸众生?在全知者获得了无限自由的同时,其他人却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由。

    与上述紧密相联的是,“全知论”在形式的理性下,潜存着实质的非理性,这种非理性破坏了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宽容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在全知论的思想逻辑里,人被完全等同于摆脱了非理性“污染”的纯粹理性动物,它忘了,人决非纯粹的理性存在,理性与感性、理智与情感……,都是人性中互相交错、不可分割的要素,人为地把理性无限地夸大成人性的全部,必然使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成为诅咒和禁闭的对象。如果把这种思考方式外化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必然把社会成员相应地分裂为不平等的两个等级,一是纯粹的、高尚的、摆脱了低级趣味的“理性” 人,另一便是低贱的“感性人”,于是,由前者来控制乃至清除后者,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天经地义之事。很显然,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形成宽容的人际关系的。

    可见,“全知神话”使知识成了一种权力,一种不宽容的权力。

    正是在此意义上,彻底破解“全知论”,承认人的认识的“可错性”,是宽容获得合法性空间的重要认识论前提。

    经过先驱者们荜路褴褛的工作,现代哲学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便在于逐渐达到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永远不能一劳永逸地证明某一论断是绝对的真理,人类所有的思想理论在实质上都不过是一些试探性的假说,因此,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与“或然性”,在它面前永远存在着需不断修正与完善自身的开放空间,换言之,一切认识都难以避免错误,错误是人的认识内在的构成部分。

    恐怕没人怀疑科学是人类所有知识中最为可靠的一种。然而,波普尔早已告诉我们: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一种猜想,其中必然潜存着尚未发现的错误,即使它能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遭到实验和经验的反驳。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反驳和修正,然后再不断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可错性”(可证伪性)是一种科学理论区别于无意义的 “胡说八道”的根本性标志,任何自称“不可错”的理论除了两重地证明自身的虚妄,不能说明任何东西。

    我国杰出的思想家顾准从自觉的经验主义立场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可谓殊途同归,他明确指出:“一切判断都得自归纳,归纳所得的结论都是相对的。”②恩格斯与列宁也曾说过,恩格斯说:“事实上它(归纳法)是很不中用的,甚至它的似乎是最可靠的结果,每天都被新的发现所推翻。”列宁说:由归纳得出的“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人的认识”之所以不同于“神的认识”和动物的“认识”,就在于人能够“犯错误”,而神和动物永远与“错误”无缘,“犯错误”是人性的表征,“能犯错误”是人之为人重要特质之一,在此意义上,一切“ 不可错性”的自诩不过是自我欺骗,因而是一切错误中最为致命的错误。

    承认认识的“可错”本性,“全知论”的硬壳便将随之炸个粉粹,宽容从此获得了广阔的生长空间。

    从认识的“可错”本性出发,我们永远不能证明自己的认识是绝对正确的,从此出发,必然引申出:既然永远不能证明我们的认识具有“永真性”,那么,我们也同样永远不能证明我们企图去窒息的思想与意见属于绝对的谬误;既然我们自己的认识尚且不具有“永真性”而是具有“可错性”,如果去压制他人的思想和意见,那么,被压制的思想和意见就有可能是正确的。

    退一步说,即使他人的思想与意见是错误的,去压制它们也仍是一种罪恶,因为这对于真理的推进将产生负面的影响。用密尔的话讲:“即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含有部分真理;而另一方面,任何题目上的普遍意见亦即得势意见也难得是或者从不是全部真理:既然如此,所以只有借敌对意见的冲突才能使所遗真理有机会得到补足。”③

    人们的认识具有“可错性”,但同时又是可以被修正的,而修正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了解与你相左的人们所持的种种看法。认真了解对方的想法,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哪怕是与错误意见的讨论),真诚地倾听一切反对与批评的意见,我们就能够自觉到自己的不足与缺失之处,并从对方的错误之中学到许多未曾料想的事情新的侧面、新的可能性,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于真理。反之,我们的认识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而难以取得任何进展。

    可见,承认认识的“可错性”,永远结束了全知论的专断话语,使“思想自由” 与“讨论自由”成为可能,它昭示人们:让每个人自由的去思考、去倾听、去创造,乃是减少错误、接近真理唯一有效的途径!

    宽容于是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宽容的人性根据

    最后,为宽容的合法性进行申辩,还必须确立其人性的根据。在这一方面,关键在于拒斥人“成神似的自恋”,并承认每个人所具有的“凡俗性”、“有限性” 与“矛盾性”。

    所谓人“成神似的自恋”,就是指这样一种关于人的幻觉,即相信人在认识、道德与价值上能够彻底超越有限、缺陷和矛盾,达到圆融无碍的神的境界。在它看来,人的理性是无限的,人的道德是至善的,人在价值上是能达到完美的,人可以彻底超越人性摩擦,可以摆脱自然性而达至神性。

    “无限”、“完美”与“至善”,这是一些极为崇高的字眼。它们如同远方的灯塔,推动人们超越现存的狭隘视野,使人永葆生气勃勃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审美意识,并因此而获得自由创造的广阔空间。然而,人们之所以悬设这些价值,主要基于它们“不在场”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