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兴群体涌现的背后--对小资、BoBo族、IF族群体的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自由选择,追求个性彰显的时代。人们在物质上会追求衣食住行的富足,在政治上争取应得的公民权利,而在文化上则力趋高雅、超凡脱俗。而个性的高扬也离不开群体的认同和归宿,一批新兴群体涌现了。我这里所指涉的新兴群体,指的是以小资、BoBo族、IF一族等为代表的文化定义群体。我之所以要用文化定义群体这个词,则意在以此区别于职业群体、政治身份群体,它主要取决于人的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和态度、文化品位和道德意识等因素。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对于先进的社会群体来说----首先是知识界和受教育阶层,其次是中产阶级本身----关键的问题是:社会行为的核准权已经从宗教那里移交到现代主义文化之中。与此相应,人们对’品格’----此乃道德准则和严肃目的的合成物----的重视,也转移到对’个性’上来----后者标榜与众不同和自我提升。一言以蔽之,现代人满足的源泉和社会理想行为的标准不再是工作劳动本身,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1

  "小资"群体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被关注恐怕是始于《三联生活周刊》,它在2001年的第18、19期合刊上推出了小资专题《小资的自摸与十三不靠》,专题对小资的方方面面做了概要的介绍,其中有一段编者按本身就写得很有些小资味道:"按理说,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不必听别人说三道四,可一股新的阶级斗争的浪潮有细水长流之势----你在饭馆里点的’西芹炒百合’被指定为’小资菜’,你要是感叹天气的变化也会听到这样的忠告,’小资是不穿秋裤的。’这不光是生活方式问题,而是有些人生来就有的品性,或者说是文化特质。’小资’一词没有什么贬义,如果它意味着’向世界开放’的心灵,以及’向内心看齐’的物质要求,那也没什么不好。"2那么什么是小资呢?小资的标准是流动的,似是而非的,却又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但它还是有它的基本内涵的:小资首先必须要有文化修养,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受过欧美文化的熏染,口头语里经常会夹带英文单词和短句;小资的经济收入大约就是月薪在3000~20000元之间;最小资的职业则莫过于自由撰稿人、SOHO族(Small Office、Home Office的简称,指那种在家上班的人)、广告文案、DJ、摄影师、外企人员等;小资是一定要有文化的 ,或者说至少要显得有文化。霍金的《时间简史》虽然基本上看不懂,但一定要看,萨特、加缪、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罗素等等的哲学著作,虽然大部分看不懂,也得要看,或者将它们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定时去书店看话剧听音乐会,知道福柯是男是女什么的干活;渴望爱情,但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可以为情所困,但绝不能让局势失控,喜欢恋爱不愿意结婚,恋爱方式比较随性和浪漫;面带微笑地嘲人和自嘲,有足够的小聪明,但缺乏大智慧,梦想生活在别处,但心知别处也不过如此,把"没有灵魂"看作最大的贬低,但自己也禁不住怀疑自己;环保,打的,上网,逛宜家,买盗版欧洲电影,有事没事儿进星巴克发呆,吃蔬菜沙拉和哈根达斯……;一个人的存在在小资眼里是没有意义的,小资必须以群体的方式才有他的存在意义,在群体中,他们才可以交流他们最新的侃资,也才能彼此认同和扶持,以此来证实是否小资,是真小资还是伪小资。

  小资风潮方兴未艾,又出现了被称为走在小资前头的Bobo族,Bobo族(译作波波或布波,为发音和书写方便一般称波波)是"布",布尔乔亚(Bourgeois)和"波",波西米亚(Bohemia)的合成。这一新生词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戴维·布鲁克斯在《天堂里的波波族》中首度提出,《天堂里的波波族》中说,BoBo们具有双重个性,一方面是社会精英、成功人士,享受物质富裕;一方面又渴望心灵的自由和不羁的流浪;是既赞成资本主义的布尔乔亚,又崇尚自由与解放的波西米亚;是既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一族。波波族就是布尔乔亚加波西米亚,是指有艺术理想人文情怀叛逆精神的有钱阶层。因此,波波的一条处世原则就是好反其道而行之,比如:西装领带搭配球鞋,无论是西装还是领带还是球鞋,都有着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这个规范和标准,大致上是以品牌和价格来划分的;波波使用的是最新的高科技产品,放着台式电脑不用,用笔记本;出去旅游则专往深山丛林里跑;而波波们的思想,则是很高尚的字眼:理想。他们试图在生活品质和灵魂自由中寻求到最为超然飘逸的态度……。《三联生活周刊》提供了几个BoBo族的中国标本,其中之一就是顾江,他和他的合伙人每人管半年公司,另外半年时间全由自己挥霍。在接受采访中说:"有了钱之后,我基本上是花在那些以前不敢想象,但又十分向往的事情上。比如去瑞士滑雪(因为北京的滑雪场是人工造雪)。最高兴的是可以大量买书,从明清话本到《时间简史》,看不懂的也买。"顾江为自己的念旧心理所下的诊断是:"严重"。这种念旧是对一切物是人非极度敏感----其实是伤感。比如,他比较看不惯美国人和美国风格,他热爱欧洲的原因是"那地方几十年后去还是一样"。他精心保留着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他会领着朋友去看自己中学的教室――那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叫作"白家大院"的奢华饭庄了,但他仍坚持把原来那个杂草丛生的校园比作百草园。顾江也和几个朋友攒了一个小型的"CLUB"――没有名字也不需要会员证的那种。成员都是相熟的音乐人。"有制作人,拉小提琴的,自由职业的,每周四固定聚会。聚会时总有一个主题,有时是一个人为大家讲解乐理,有时是纯粹的音乐欣赏。而我会把每周四的工作全部推掉。"相对于小资,波波族具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虽说不是挥金如土,但大有视金钱如粪土之势,他们是消费的艺术家:"我们会和其他人一样买鸡腿,只不过我们买的是那些过得比伊丽莎白·泰勒在健身矿泉疗养地里还舒服的放山鸡。我们会买马铃薯,不过我们不会买爱达荷州的马铃薯,而会选择那些只在法国北部某些特定土壤中才长得出来的迷你马铃薯。当我们需要莴苣时,我们只会选择那些夹在三明治里难吃得要命的所谓行家级莴苣。我们在身为平等主义者的同时,又能适度地炫耀自己的品位。"这种BOBO品级的消费,价格是平常消费的6到10倍。"小资"的物质生活终究还被嫌过于浮躁,还有点装腔作势。但波波族,实在的是里子,高雅的是表面,符合人们的内心愿望,说出去还冠冕堂皇。

  小资、BoBo族之后,IF一族(International Freeman,国际自由族)"作为另一道文化风景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概念是由"表演英语"的创始人、世界知名英语和个人培训专家刘克亚提出的。它是指那些在世界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个性自由地选择工作、居住和旅游度假地的一群人。刘克亚认为国际自由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是21世纪的中国个人发展的全新模式。刘克亚既是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也是这一潮流的引领者。他在2000年回国之前,就曾经在全美财富50强的企业里任市场总监,并且开办有自己的培训公司。当时,他放弃了可以得到的绿卡,回国来做个人培训事业。他现在可以选择在很多国家工作、生活,而且生活得很好。另外一方面,他又对生活充满好奇,回国做自己喜爱的事业。这就是国际自由族生活的一种类型。他的著作《都是英语惹的火----一个国际自由族的个人发展档案》,可以成为中国想成为IF一族者的教材。而其中倡导的"表演英语",重在从个人发展角度推动学习者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全面帮助一个有志于做国际自由族的人,打开自己的个人发展之路。想成为IF一族,除英语、诚信等基本技能和素质外,《北京青年报》还给出了三项必备条件。一是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二是必须有一技之长。三是必须有积极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