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尚不充分但“副作用”却不断表露,后现代性多元异质但未免混乱驳杂。所有这些警示和告戒我们“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应该以工具理性为轮,一价值理性为翅,将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相互交融,彼此互补,这样我们的人类社会才可能从那渺无希望的未来黑洞中解脱出来”(王威海,1999:184)。这也在说明,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诸种问题的讨论本身也许无关宏旨,为减少中国在现代性工程建构中所支付的高昂代价而付诸理性的思考与切实的行动才是当务之急。
注 释: 参考文献:
[1] 精确的数字表现了“社会麦当劳化”的特征: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
[2]这一举动意味着百姓的税收支付,它是否代表80万人民的心愿,我们持怀疑态度。杨利伟固然功不可没,但这和其父母有何必然联系?他们没有权利享用百姓的血汗钱!
[3] 孙教授的结论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非断裂社会得出的,那么是否理想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其实英国的“圈地运动”也是其现代性的代价。是否现代性建构的归宿只能让人陷入骑虎难下、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值得讨论。孙教授所说的断裂是显而易见的,但还有另一种断裂:“话语——现实”断裂。即官方和媒体对现实的浪漫化描述与实际存在的大量“灰色区域”之间形成一条隔离带,问题与弊病被蒙在鼓里。而这是很危险的。
[1] 佘碧平.2002.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
[2] 哈耶克.1997.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刘少杰.2002.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谢立中.2001.“后现代性”及相关概念辨析.社会科学研究期刊.第五期.
[5] [英]丹尼斯·史密斯.2002.后现代性的预言家——齐格蒙特鲍曼传.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6] 胡大平.2002.崇高的暧昧——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休闲. .江苏人民出版社.
[7] [美] 阿尔温·托夫勒.1984.第三次浪潮.朱志焱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8] 孙立平.2003.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 [德]乌尔里希·贝克 约翰内斯·威廉姆斯.自由与资本主义.路国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10]郑也夫.1995.代价论.北京三联书店.
[11]王威海.1999.韦伯:摆脱现代社会的两难困境.辽海出版社.
[12]一人独听小城风.2001.闲说《大话西游》的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