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仔服装时尚中的文化变迁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摘 要:牛仔服,大概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一种服饰。自从其诞生之日起,牛仔服便展现出其强大的融合与吸收能力,不管是哪一时期、无论是到了哪里,牛仔服总是能准确的把握住当地人群的对时尚的追求心理。文章对牛仔服的起源与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并系统阐述了牛仔服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


  关键词:牛仔服装;时尚;起源;发展;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025-01


  自从1848年在美国诞生之日起,牛仔服便表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从最初的工装逐渐发展成为服装界长盛不衰且老少皆宜的一种服装,牛仔服走过了不同寻常的160年,可以说,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部牛仔服成长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牛仔服不断适应人类生产生活、满足人们时尚心理的文化变迁史,在这一过程中,牛仔服一步步征服了时尚界刁钻、挑剔的目光,并以其自然、不羁和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而捕获了全球大多数人群的芳心。
  一、由马背上的旋风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牛仔服的诞生与成长
  一种服装总是在适应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牛仔服自然也不例外。在美国19世纪那场举世闻名的淘金大潮中,美国人利维·斯特劳斯从帐篷帆布的耐用性中得到启示,将其制作成结实、耐用、舒适而又便宜的“淘金工装”,因其耐磨耐穿,且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牛仔服迅速得到了淘金工人的青睐,以此为契机,牛仔服迅速走上了其成长与扩展之路。
  以牛仔服为中心,19世纪60-80年代左右,在美国西部还引发了被后世称为“牛仔文化”的服饰文化。牛仔文化的诞生不仅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还丰富了美国精神文化内涵,并对美国文化以“牛仔服”为载体对外扩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牛仔服和牛仔文化开始走出美国、走向世界,并且迅速在进入地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相融合,成为当今世界上超越国界、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服饰,并深深地影响到了当地服饰和服饰文化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事实上,牛仔服和牛仔文化的诞生以及蓬勃发展有其必然的原因,除了前文中介绍的结实耐穿的原因之外,还有面料符合卫生学原理,源于劳动、与劳动者的生存需要休戚相关,集通用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能够自觉地与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相融合等方面的因素。
  二、牛仔服时尚中的文化变迁与发展
  牛仔文化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必要的成长因素,它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满足各个地域、各个阶层的人们自我倾诉和自我表现的需求。单纯从服饰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牛仔服更加突出人体某一部分的内容,使人产生性感的联想,正是由于追求性感这一反映人本性的心态,使得牛仔文化取得了超越阶级、民族、地域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并在不同地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变迁。
  牛仔服产生前期,主要是在美国流行,因此这一过程更多的表现出与美国总体的社会历史发展基本一致的特征。牛仔服是为了适应淘金工的日常生产需求所产生的,因此恰到好处的与美国移民文化早期的实用主义文化观相结合;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牛仔文化又成了美国人发泄对执政者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不满情绪的最佳载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恢复重建时期,牛仔文化又成了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和节俭重建的重要象征。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牛仔文化的发展都是与社会历史发展高度契合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牛仔服和牛仔文化开始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全世界普遍流行的一种服饰文化。尽管其在细节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但从整体来看,牛仔文化所表达的都是一种发现美、认识美和展现美的文化过程。在保持统一性的前提下,各地的牛仔服饰文化又表现出了与当地文化高度吻合的特征。如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牛仔服饰文化以高贵和典雅为主流特点,表现出了欧美一贯追求的“绅士风度”;在大多数的亚洲国家,牛仔服饰文化则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表现出了亚洲文化的庄重和儒雅;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牛仔服饰文化则更加注重实用性的特点等等。
  时至今日,牛仔服和牛仔服饰文化已经渗透到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顺应社会发展、积极融入文化成为牛仔服饰长盛不衰的坚强柱石。我们有理由相信,牛仔服和牛仔文化一定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