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类交际行为除了言语行为外,还有非语言行为,非言语行为在人类交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所有人类的交际行为,不仅言语行为存在文化差异,非言语行为也存在文化差异。本文对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人类的非言语行为差异,得出掌握非言语行为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的结论。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体势语 手势语 目光语 体距行为
一、引言
非言语行为是指除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人类的交际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交际时的身体距离。Burgoon和Saine给非言语行为下了定义:“非言语交际时不用言语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当做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收,并有可能进行反馈。”
非言语行为同样是人际交往时双方社会关系的标记,标志着交际者的“权势”和“平等”关系。人们的外表包括服饰、表情、体态和姿势、眼神等,都能折射出某人的社会地位、性别、出身、教育等个人情况。同时,非言语行为也可以是会话结构的标记:当人们进行会话时,目光语可以用来终止发言,让别人发言等。同一种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当中可能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点头表示同意和赞成,而在另外的文化中点头则表示相反的意思。非言语行为在交流感情方面有其优势。兴奋、愉快、悲哀、惊讶、愤怒等感情的表示行为多是生理决定的,但是一些情感的表达方式会因文化而异。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言语行为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二、非言语行为
(一)体势语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Birdwhistell首先创造了“身势语”(kinesics)的概念,其称为“光学——动力符号系统”。Birdwhistell认为,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动作和器官等都可以表达与交流信息、感情和态度,而且这些机制有着言语交际无法达到的效果。身势语行为包括目光语(eyes/oculosics);触觉行为(tactile behavior);气味行为(olfactic behavior);姿态、姿势(posture);手势语(gesture);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二)时空行为
交际者对时间空间有不同理解,其中包括体距语行为(proxemics)和时间行为(temporal behavior)。
(三)辅助语和类语言行为
辅助语和类语言都属于有声的非语言行为。辅助语包括人类发声器官发出声音音量、音调、重音等。这种辅助语我们称之为“副语言”,在人们交际时起到辅助作用。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强弱等都可以辅助表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类语言诸如叹息、呻吟、咳嗽等,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副语言涉及讲话的语言要素,也就是说话的方式,而不是所说话语的实际意义。副语言分三种:声音特征词(笑、哭、喊、呻吟、哀鸣、打嗝、打哈欠等);声音修饰词(音量、音质、音律、音频、共振、声调等);声音区分词(un-huh,shh,uh,oooh,mmmh,humn)。
(四)外表行为
外表行为包括服饰、容貌、仪表、气味、面具、眼镜等,服装也能透露个人信息。人们的外表服饰能像其他非语言行为一样透露出人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信仰观念及职业等。
三、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对比
(一)体势语行为
体势语是非言语行为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整个非言语行为研究的基础。在意义和情感的表达手段中,有超过65%以上的行靠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姿势等完成(Birdwistle)。身体动作、姿势、头部动作、目光、神色、面部表情、四肢动作、坐立姿态、言语声音的音量语调等都属于体势语行为。
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表示“No”时面部向前,头部向后扬。而英美人则是“点头”“Yes”,“摇头”“No”,如果双方交际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美国人用食指指触太阳穴或者额头代表聪明、有头脑的意思,而在不同文化中,这一动作有可能代表傻、愚蠢。
(二)手势语行为
在美国,人们用食指指东西或人,德国人用小拇指,日本人用整只手,且手掌向上。阿根廷人捻想象中的胡须表示“一切顺利”。美国人大拇指和食指交叉成圆,其他手指伸开,象征“OK”;这个词在日本这个手势指“钱”;在阿拉伯国家,这种手势伴随着咬牙的动作,表示深恶痛绝;在墨西哥和德国,它有猥亵的含义;在突尼斯,意味着“我杀了你”。
美国人示意朋友过来,要掌心向上,手指并拢,向自己所在处挥动;朝鲜人则“手成杯状”手掌向下,手指聚拢于掌心;缅甸人则掌心向下,手指像弹钢琴一样动。
相比较而言,南美洲人交流时手势比较活跃,而亚洲人不喜欢那么张扬,认为是缺乏教养和自律的表现。同男人相比,女人的手势要少、幅度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