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主义在任何国家内都没有在数量和质量上获得像在德国这样的群众基础:这种基础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这里那么广泛、那么活跃、那么狂热”,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法西斯制度在实行恐怖和灭绝方面达到德国这样的程度”。被失业、贫困以及强国梦想蒙住了双眼的德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拥护、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让德国这个过去以理性著称于世的国家变成一个疯狂、野蛮的人间地狱。
阿多诺、霍克海默等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理论家都有犹太血统。在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专家马丁·杰所写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道尔诺》一书中,将犹太血统作为阿多诺思想形成的五个力场中的一支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犹太情感是“虽然微弱却很明显的”。法西斯政权之前的阿多诺对自己的犹太血统并没有很强烈的感情.甚至还在“短时间中并不认真地接受过他母亲的天主教”。但在他从纳粹德国流亡出来.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直到惨绝人寰的奥斯威辛大屠杀的发生,这些深深地刺激了阿多诺。唤醒了他的犹太情感。
一方面.现实的黑暗残酷让阿多诺非常痛苦,另一方面,犹太人的救世信仰召唤着阿多诺,面对德国民众集体追随法西斯主义,他又希望能够唤醒民众。他在1951年发表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对毁掉了的人生的思索》中这样写道:
在绝望面前.唯一可以尽责履行的哲学就是.站在教赎的立场上.按照它们自己将会呈现的那种样子去沉思一切事物。知识唯有通过救赎来照亮世界:除此之外的都是纯粹的技术与重建。必须形成这样的洞察力,置换或疏远这个世界,揭示出它的裂缝、它的扭曲和贫乏,就像它有朝一日将在救世主的祥光中所呈现出的那样。
这段回顾式的话语或许正是当时他的心情写照吧。
以上这些因素的合力,促成了研究所多年不懈追问的一个核心问题:启蒙突破了神学的束缚,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社会条件,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却走向了理性的反面,而不是启蒙时预想的达成了人的全面发展。
罗斯福炉边谈话
1937年6月.阿多诺应霍克海默的邀请,在纽约作了短暂访问之后,于次年2月.正式来到二战爆发前夕的美国。
这个国家经过罗斯福两届连任的治理,从表面上来看已经恢复了经济危机之前的繁荣。但是经历过大萧条的人们仍然是神经过敏的,他们从电影、广播中逃避现实,寻求安慰。而其中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可以说是人们心目中大萧条时期阴霾天空下的一道阳光。在他任期的12年中,共发表了3O次炉边谈话,涉及从国家事务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美国的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炉边谈话与希特勒运用广播的本质相同。而同样善于运用广播媒介的还有一个人——正在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希特勒。希特勒上台第三天,就在电台发布《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随后一直到二战时期,希特勒发表了大量富有煽动性的演讲,每逢纳粹集会,这些咆哮般的演讲就会通过电台播放出来。且不论罗斯福与希特勒讲话内容的正义与否.仅从本质上来看,都包含了这样几个要素——主体:权力机构;客体:民众;介质:广播,并都希望传递的信息能够影响民众的相关认知。“在官方广播中,人们从公共生活那里形成的所有自发性都受到了控制。都受到了训练有素的监听者、视听领域的竞争者以及各种经过专家筛选的官方广播节目的影响。”阿多诺的这段论述表明揭开炉边谈话温暖的面纱之后,看到的是权力机构用技术的手段来实现对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