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受众逆反心理看新闻炒作(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指出:所谓炒作有时表现为新闻报道量的大小,但如果这个事情对社会非常有意义,媒体报道量大就不能认为是炒作;如果事件非常小,就像一些有关明星私生活的报道,社会价值很低,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就是无谓炒作。

  炒作更多的是一种故意的市场行为,如明星需要炒作,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气;制片商需要“炒作”,目的是为了节目卖个好价钱;电视频道需要“炒作”,目的是既需要吸引观众,更需要吸引广告商;商家需要炒作,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赚取更多的钱。因此,经常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被媒体铺天盖地地炒作,添油加醋地爆出一些莫须有的“猛料”,恋爱、绯闻、结婚、生子、整容、车祸、失踪……“知情人”爆料、相关人员澄清、当事人言语闪烁,一来二去,炒得不亦乐乎。实际上,它对于社会对于人民又有多少价值?但有的新闻工作者却给予如此高度的关注,实在是对新闻资源的浪费。

  这些毫无价值的新闻,或许一时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但伎俩玩多了,其真真假假也就暴露无疑,久而久之,受众对这种毫无意义的炒作失望不已,继而厌烦不已。此时受众不再相信这样的新闻,总抱着一种看笑话的态度,第一反应便是“又是炒作”,哪怕这次是真的新闻,也没人当真了,随你怎么炒,就是不买账。

  三、新闻炒作夹杂商业炒作,宣传过度、夸大其辞,引发受众逆反心理

  新闻炒作与“商业炒作”关系密切。“商业炒作”是出于赢利目的在一段时问内对某人某事或某产品进行集中、连续、有一定规模的宣传。商业炒作的主体往往是商界团体或个人,目的是为谋取私人利益而有意引起公众注意。他们常常利用低成本的新闻,通过制造卖点,吸引新闻媒介争相报道,以这种隐蔽的方式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而某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为利益所诱惑,明知是商业炒作也甘被其利用,或搞有偿新闻或做虚假广告,大肆吹捧,名为新闻,实为隐性广告。新闻炒作夹杂了商业炒作,当新闻不再是纯粹的新闻,而渗透了浓厚的金钱味时,便会引发受众的逆反心理。

  对新闻客体而言,客观事物在表露现象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过程性的慢慢浮现。因而,事物本质的显现也是呈现多级的,初级本质,二级本质.乃至多级本质,相应地,受众在搜集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时,也有个过程。受众在第一阶段的反映,可能是“迷雾遮住了眼睛”,但在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延伸下,受众在迷惑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渐渐走出客观事实最终本质的范畴。自然这时新闻的公信力便受到质疑。

  如今的新闻炒作几乎完全陷入只注重“眼球效应”和“短暂利益”的怪圈。各类虚假广告、低俗广告的轮番现身媒体,“专家们”循循善诱,“消费者”现身说法,一味地夸大和吹捧疗效,渲染其神奇万能,获取利益,而不注重修炼内功,使受众对国药前景失望,最终对医药新闻和广告心理逆反。

  通过上述几点可以看到,由于受众逆反心理的作用,新闻炒作并未达到其目的,相反却使受众对整个新闻媒体充满疑虑和怀疑。新闻炒作是违背新闻规律和专业精神的违规操作,一是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二是侵犯了受众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三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与声誉。要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新闻炒作。

  首先,新闻传媒只有准确地报道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充分满足受众获取各种真实信息的需要,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与欢迎。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力求报道真实、全面、准确。一旦发现已传播的内容存在不真实、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后续报道或更正的方法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受众的谅解和信任,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传媒应是社会良知之所在,类似于“纸包子”、“圆馒头”一类的新闻是万万不应再出现的。

  其次,新闻价值是记者选择事件进行报道的重要依据。在新闻价值的选择原则方面,应多选择那些能体现社会价值和社会需要的内容,而不要专注于某些琐碎庸俗的细节来拔高渲染。媒体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群和业务模式,扎扎实实地做事,报道出具有社会价值和自身特色的新闻,真正以优秀的内容树立起良好形象来吸引受众,而不要采取新闻炒作方式在短期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湖南经视都市频道《寻情记》栏目播出的一期“小小灰姑娘”节目,讲述了一个患巨痔症的三岁小姑娘吴迪想跟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上幼儿园的故事。客观平实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捕捉,没有任何煽情的画面,但聪明懂事的小姑娘以及她那坚强朴实的父母却深深打动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这期节目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使这个小姑娘得到真正的帮助,可以说是一期非常成功的节目。

  再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不能置身于市场之外,但也决不能完全被市场主宰。传媒是社会中重要的公共部门。传媒面对现实所做的种种报道,所发出的种种声音,都应当在最大程度上、最大可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系社会的公共价值观,而不能被经济利益所左右。新闻炒作是只求短期效益,不顾长远利益的急功近利行为。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信誉度的媒体,必将失去竞争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