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文言文在中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引言
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大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为了发掘我国古代文化宝藏,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以说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发掘我国古代文化宝藏,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_个重要课题。“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而今天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串讲式教学,存在窄化教学内容、挫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等弊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下面我就从文言文的内容特点和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熟读法
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文言文教学是讲得多.读得少,显然不是效果最好的办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说读得多了就自然而然懂得句子所说的意思了。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直至能背诵,牢记于心才能增强语感,获得感性认识,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重点句、难句更要反复读,用心体会,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对文章内容先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一时还不能读懂的句段,不必急于求解,暂且放在一边,借助工具书,帮助疏通词义,求得大致的含义,或者自已进行猜测,以意会之,等日后求得老师的指点.再进一步求得理解。其次。要借助于文本的已有注释和“课文导读”,疏通文章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例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说明文重点了解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事物特征:议论文则要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材料及论证方法。这是阅读的第一层次。
三、联系法
联系是在熟读掌握了文章的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求得更深理解的阅读方法.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联系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新旧知识的联系。阅读中,不能孤立地读,要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种联系,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同时代或同作家的作品联系起来读。这类作品因为时代相同,或作家相同,它们在文字运用、语言表达及文章风格上基本接近或相同,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第二类是与同文体、同风格的作品联系起来读。这类作品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可以借鉴和比较。第三类是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联系。这类作品因时代差异或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同,在文字运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变化和差异,阅读时可加以对照、比较、分析和判断,从中找出规律,得出比较正确的理解。
2.上下文的联系“一篇文章就好比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有自身完整体系.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去理解,要从整体上去感知、领悟、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主旨。在阅读过程中,对一时还不能读懂的难句、难段,也可暂且放下,等疏通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其难句、难段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