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刍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科学创新维度(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对于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科学,存在两种主要思想倾向:一种倾向是科学乐观主义,认为科学能彻底解决一切人与自然的矛盾;另一种倾向是科学悲观主义,认为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科学进步带来的毒果,生态危机是技术圈冲击生物圈而形成的负效应,新的科学会毁坏地球,危害人类生存。其实后者并没有看到很多人与自然的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往往是因科学不发达所致:科技落后是许多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症结;科技落后也是自然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为科学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效率就低,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自然就多;科技落后更是当今生态环境破坏的内在因素,因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而落后的科技手段往往将这种平衡破坏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走发展绿色科技道路,也就是实现人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发展道路,是科技在和谐社会中发挥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我们就是要使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小化,最终将这种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能力范围内。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浪费资源、损害后代发展能力为代价,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先发型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竭泽而渔、掠夺式开发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发展观的表现;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科技的创新、创造潜能,以较低的自然环境代价利用各类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选择。同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趋势,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而这种整合必将使科学在解决社会、经济、环境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二、科学创新丰富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在读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所做的笔记中阐发过这样的思想:“因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这种“真正的社会联系”并不产生于人的反思,它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产物”。人应当承认自己是主体,并且“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否则“这种社会联系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这说明社会关系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丰富起来的,而且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产物”,从而强调了创新活动相对于一般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人的变化发展同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是相一致的。人创造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的,人在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历史过程中也使自身达到全面性。社会关系的全面性是历史的产物,人自身的全面性也只能是历史的产物。在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中,人会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规定性,成为日益全面性的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的出现,使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新变化。科学创新创造了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