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中西美学比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二)形式与整体

  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的稳定不变的东西是实体。对实体的进一步认识是使实体作为人来存在,则是形式.形式是实体世界的具体化、丰富化、精确化、形式化。西方文化的发展史,也是形式原则不断变化、不断深入、内在矛盾愈来愈尖锐的历史。形式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它是实体的进一步具体化,是科学明晰性的产物。形式结构是主客观的统一,与西方文化形式原则相反,中国文化强调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就是从整体出发,以整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把握其功能,决不离开整体来谈部分,离开整体功能谈结构.西方也讲整体,但西方的整体功能是个部分功能相加等于整体.从骨子里还是从部分到整体,还是靠解剖和分析.中国的整体功能也讲部分,是从整体而来的部分.中国哲学讲"天人合一",中国绘画讲"气韵生动".把它作为绘画第一原则,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比起来没有什么大变化.平面构图、平面色彩、平面造型、线、墨、气韵、骨法......给中国美学带来独具的特色,"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中国人最反对的是以言为意,以指为月.要达到对事物、对世界最精微的认识不能靠工具,而只能凭心灵.心灵最深层部分与事物的最深层部分与天是相通的.这是庄子的"以天合天"和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正所谓“天人合一”。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立关系不同

  从漫长的远古时代到现在,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独立出来,作为人的对象世界的自然界分成两个部分:人的实践所直接改造的部分和未为人直接改造的部分.西方赫拉克利特指出“和谐来自斗争”,“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王之王.”在希腊神话的实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古代宇宙是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冲突终可弥合,尽管有悲剧但总的说来是淋浴在阳光之中.人与自然的对立作为西方的命定因素弥漫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人和自然的对立相反,中国文化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强调了自然有机整体的一面.严格的说西方是在直接实践部分与自然和谐,而面对未知部分则与自然冲突,中国与整个宇宙保持和谐.从中国的两大类艺术汉赋和宋元山水花鸟画中体现出中国的"体无"精神.中国人"在一邱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担又不是出世的,他的画是讲空灵的,但又不是极写实的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有充满静气.我们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就能更深刻的理解中西美学在理论体系、具体范畴、表现方式、内在意蕴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差异.从而更准确的引导学生欣赏中外艺术作品.

  二、心师造化与模仿自然的异同

  艺术以声光色影的形象展示出人类审美文化的历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一幅乔尔乔内的<<田园合奏>>,一幅马远的<<踏歌图>>,均选择了欢快的人物置于大自然背景下的题材.前者色彩清新明快,丰富的色阶变化以及焦距透视的取景表现出明朗多彩、景物清晰的田园.后者笔墨凝重擦染而成的层次感和游动视点取景造成了隐隐松林屋宇半藏的风景.它们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二者在表现手法、风格、意趣等方面却完全不同.“心师造化”与“模仿自然”代表了中西方艺术家处理自身与对象关系的两种不同态度,两种不同的方式.关于艺术创作,中国美学所倡导的不是充分发挥视觉,听觉的认识作用及手之技巧去揭示自然物象的具体特点,而是发挥心灵与视觉、听觉交融的感受能力,去领会物象与心灵的相通融之处.中国艺术家在创作时,以一种尽可能的亲近的情怀与对象交会,让自己的生命意识无滞无碍地流入对象之中,体察对象的亲和及自身一样的生命气息.西方人追求在艺术中“模仿自然”,"模仿自然"代表了西方艺术家对于自身与对象关系的处理方式,相对于中国的"心师造化"来说,西方"模仿自然"主要表现在"微观透视""征服对象再造自然"

  (一)以人为本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人有着独特的看法.中国人认为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的客体,“人与天”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相通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化.本着“天人合一”的观念看待世界,在中国人心目中生命、灵魂决非人所独有,世界上不存在无生命、无灵性的实体,一切色彩形态组合的对象均是流转不居的生命形态,与人的本心有着共同之处.这样,人就会体会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豪濮间想也,觉鸟鱼兽禽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于是,自然现象进入艺术家的审美知觉时,很容易超脱物理空间,成为关联着人事的物象,人的情感思绪也很容易脱出物理时间及客观的因果关系与自然对象相符.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艺术史上,“寒江独钓”、“春山欲雨”的自然山水画题材皆有美丽的画卷传世。此类绘画作品有的以无人之境的景物特写,暗示出主客体之间的微妙契机,有的则展开广阔的山水话面沟壑层层,富有灵性,人物与山水溶为一体。万象互为主宾。所以在中国人看来,似流水松涛,似鸟鸣莺啼的音乐并非来自自然界的音响,艺术并非于模仿,而是心于物交感的宁馨儿,所以中国的艺术创作理论十分强调心与物的交感作用,这完全可以说是天人合一观念的形象化体现。在画面的具体形式上,人与物皆呈现出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化为整体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自然对象远不是客观对象本身,客体的存在并不是独立的客体,它是人赋予了主观情思的人化自然,正因如此,在艺术的世界中,自然对象无须以客观的面貌出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