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和西方“人性”思想比较浅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荀子;性恶论;原罪说

  论文摘要:人性到底如何?是善是恶还是二者兼有?这一直是中外文明进程中不老的话题。在孟子“人性善”论的基础上,儒家的继承者荀子毫不讳言地大胆指出“人性恶”。这种对人性的否定,让人难免想到西方基督教文明中的“原罪”说。本文试图对西方基督教文明和《荀子》的相关思想做一比较。
  
  
  
  一、“性恶论”和“原罪说”简述
  
  要对荀子的“人性恶”论做一分析,我们不妨先把握其对“人性”的界定。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合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在荀子看来,“性”是“生之所以然者”,是一种不经人为改变的原始“抱扑”状态。在“性恶篇”中,荀子用了九个“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来论证人性之恶。他首先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由此可知,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好利”、“好声色”,如果听之任之,就必定扰乱社会秩序。另外他还驳斥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以“人之学者,其性善”作为论证依据,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人性不善是其本质,性善只不过是后天“师法”、“礼义”的结果。“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
  如果说荀子是用“恶”否定了人的本性,西方基督教文明则几千年来一直给人性带上了“原罪”的沉重枷锁。 在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中,人是生而有罪的:“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人的罪恶应该追溯于人类始祖的错误: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旨意偷吃禁果,“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可见人的罪性在于人类对神的悖逆性。即人类的罪恶来源,不在于吃一个果子,而在于这一行为是忤逆上帝旨意的开始。
  
  二、二者与“欲”的关系
  
  对于人性的否定,一般难免要涉及人的本性欲望。荀子认为人性可以通过欲望来说明,人性的本质“情”也是通过欲望来表现的。所以人之性恶,在于人之欲多也。而基督教对此也有类似的看法,虽然其中罪恶的本源来自于唯心的神话传说,但在使徒构建的信仰体系中,“罪”与“情欲”也是密不可分:“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人一旦不做“义的奴仆”,就会顺从自身的情欲而成为“罪的奴仆”。情欲作祟,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就“生出罪来”,也就使得“罪”主宰自己的生命。
  由此可见,二者都以情欲作为否定人性的根据。但其对待情欲的方式则有很大不同。一言以蔽之,基督教是“节”,荀子则是“导”。在新教的神学体系中,对于情欲整体是持否定态度的:“不要爱这世界和世界上的事……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也就是说,肉体的情欲是和上帝相对的,这是罪的根源。作为基督徒,则应该努力克服肉体的情欲,借助于上帝所赐圣灵的力量来掌管自己的生活:“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