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的本质、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产生的背景、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未来有深刻的认识,否则就有可能视科学为万能,走入唯科学主义的误区。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选: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3]张君励.科学与人生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4]王星拱.科学的起源和效果(1919年)[J]∥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1集第7册.辽宁大学哲学系,1981.
[5]李书华.科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6]张君励.科学与人生观[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7]吴宓.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说按语(1922年)[J]∥学衡派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8]蔡元培选集(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选: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3]张君励.科学与人生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4]王星拱.科学的起源和效果(1919年)[J]∥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1集第7册.辽宁大学哲学系,1981.
[5]李书华.科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6]张君励.科学与人生观[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7]吴宓.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说按语(1922年)[J]∥学衡派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8]蔡元培选集(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