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大多非公有文化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品牌意识不够,不注重打造文化品牌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激烈竞争中容易被淘汰。加上中国进入WTO后,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相应增加,外来文化产业的冲击使某些非公有文化企业更加不堪一击。
二、非公有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从投资领域来看
首先,非公有资本在已经有所投资的文化产业相关层,文化产业外围层以及部分文化产业核心层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比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电影院和电影院线等方面。近些年非公有资本已经在这些领域取得较大成果,市场逐步成熟,加大投资无疑是做大做强的必需。
其次,非公有资本会在某些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参股并且有所突破。比如参股出版物印刷、发行,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但是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
文化大省四川省的绵羊市调查显示,民营文化产业主要分布在印刷业,文化娱乐业,音像制品经营单位,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等方面。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但是从这些领域可以看到,绵阳市民营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分类体系中是偏重于"传统型"的,有能力进行跨行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扩大非公有资本的投资领域是做大民营文化企业的必由之路。
(二)从投资规模上看
一系列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带)将逐步建立起来,这将是非公有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些地区的这类发展方向已初见端倪。
一直走在我国经济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经颁布《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基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企业示范基地',是依托现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或机构设立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专业性基地;第二类是具有孵化器功能和文化企业集聚物理空间的'孵化基地',包括'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第三类是具有一定规模,从事文化产业行业培训、人才培养、产业研究的'教学和培训基地'。"
再如南京针对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不同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以充分发挥其集聚资源、集约经营的规模效应。独立型文化产业园区(属于第一类),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混合型文化产业园区(属于第二类),这类园区的价值和功能在于改造旧城区,为旧城区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将新旧文化企业聚集在同一个空间里发展创造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文化;艺术型文化园区(属于第三类),这种文化园区旨在培养有文化素养的文化人才。
(三)从国家、政府来看
引导和监督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也将是一个工作的重点。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让非公有资本配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各级政府要变"领导"为"服务",推动建立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非公有文化企业服务体系,同时推动非公有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建立有效的职业标准和监督机制,实现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其中深圳市根据市政府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意见》将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经营许可证等5种许可证列入第一批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的经营项目。
积极营造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同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政府将逐步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力度,放宽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入。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产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还要赋予非公有文化企业"国民待遇",即享有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等的法律地位、同等的经济权利、同样地优惠政策等。
加快文化市场的立法步伐,加强对非公有文化产业的活动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对损害和侵犯非公有文化企业的行为依法处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由于民营文化企业业内竞争激烈,加上许多民营企业家的法律意识不够,不正规经营、不正当竞争,甚至为了利益违法犯法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政府进行大力管制和监督。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税收上,国家对新创办民营文化企业,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文化产品出口按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文化劳务出口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等。在财政支持方面,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转制文化单位原已享受的财政扶持政策在转制和更名后继续执行等。
三、总结
在文化产业越来越被重视和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市场和体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多元化和资本融资多样化的趋势要求非公有资本进一步进入文化产业。事实证明,非公有资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但非公有文化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外部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将会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 宋才发主编. 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2] 李秀潭, 胡修干主编. 中国私营经济研究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
[3] 王克忠主编. 非公有制经济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
[4] 王永章主编. 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出版社,2003年12月.
[5]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主编.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
上一篇:论小议汉字改革
下一篇:浅谈体育文化的功能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