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边缘的“异托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 意象;异托邦;异位;福柯
  
  【论文摘要】:从1825年第一列蒸汽机车的开始运行,庞大的火车奔腾呼啸着入侵自然空间,火车成为现代社会拓展社会空间的重要力量。它的意象中渗透各种文化、权力关系作用,并且表现它们。文章从火车的象征意义入手,分析火车这个城市意象在时间、空间上的意义关系。

  一、火车的象征意义
  
   社会象征意义
   火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它代表着强大的入侵性、贯通性和渗透性。从1825年第一列蒸汽机车的开始运行,庞大的火车奔腾呼啸着入侵自然空间,打破原始记忆,控制和建立了近乎垄断的铁路时间,火车成为现代社会拓展社会空间的重要力量。它连结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把各个城市结点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状整体;它让地理空间的难以逾越渐渐变得不再重要,速度造就空间距离的大大缩短。火车的出站、进站、以及奔腾于广阔原野之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是现代工业文明承载和流动的重要象征,也是城市向乡村扩张的意味深长的物象。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恰是处于这种工业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而他们选择火车进站作为纪录对象,足以可见火车在当时所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
   火车使不同城市空间的人如流水生产线般一批接着一批地涌向某地,从某种意义上说火车是空间生产的制造者,它使得纯粹的自然空间转向蕴含文脉、政治、历史、经济等多种复合意义的生产性空间。在这种转变中,整个社会系统的资源被重新分配,工业生产与再生产的扩大化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发现网状的铁路线路往往反映整个社会的经济分布状况,是社会的经济体系及其结构的直观性再现。铁路所到之处,在空间体系上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基本生产关系,构成了宏观经济的空间分布。例如中国的铁路密集分布于东南部,而西北部则线路稀少,这与中国的经济结构状况是完全一致的。
  
   个体象征性
   火车的宏大诗性意义,对于个人来说,除了是一个庞大绵长而不可触摸的远方的象征,也意味着生存空间彻底改变的必经之途。对于偏远小镇的孩子来说,去看火车呼啸而过是永远都不会厌烦的事。望着没有尽头的铁轨,感受火车开过的巨大轰鸣震动,跟着火车快乐地奔跑,甚至只是静静地在铁轨旁冥想呼吸另一个新鲜世界的气息……这是火车带给人的力量,它是一个强大的意象,能够给人冲破现有单调空间的力量,给人内心无限丰富的时空流转体验。火车让我们充满对远方和另一种生活的希望。
  
  二、"异托邦"--火车的空间意义
  
   "异托邦"
   "异托邦"(Heterotopias),原是医学用语,意为脏器异位、移植。福柯把它定义为与"乌托邦"相对的一个概念,意指这样一种空间,它首先是真实的(与乌托邦的虚构性相对),具有连接其他场所的特性,以一种把一系列关系颠倒、悬置或中立化的方式,通过上述场所来命名、反映或呈现[1]。它与正常的空间是一种偏离的关系,同时又散布于正常空间之中,与之密切相关。它具有对抗、补偿、反场所、并置和包容等性质,渗透狂欢的原始记忆和永恒时间的异位。
  
   空间的异位
   福柯对于火车有过这样的描述:"火车是一组特殊的关系","人们穿越它,从一个点到另一点,然后它成为过往的东西。"[2]火车是这样一个场所,呈网状分布,把各个空间节点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而火车上的人就存在于这样一个关系整体之中,这个整体包括火车空间、人、外在空间。空间距离与其说是空间中各个点之间的关系,不如说是各个点与我们的视角辐合和整个身体的关系。这种关系试图影响和改变置身于时空坐标点上的我们的知觉、记忆和对世界的理解。火车在此就有一种"异托邦"的意味,它连接空间中各个点,同时不断改变我们的视觉体验和时空位所,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空间,它是一种使人隔离于社会环境的封闭空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空间的车厢化"。
   火车具有所有的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共同特点--对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疏离和隔绝。固定的起点终点、准确的起止时间、固定的路线、封闭的空间和陌生孤离的人们。在旅途中,车窗外的空间不断转换,我们对空间距离的把握和判断体现在我们观察到的窗外景物的变换之中。但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种变换往往并不是具有明确的可识别性特点的变换--仅仅是城市名称不同的无特色站台、大量无方向感的轨道线路、单调与模式化的建筑环境和布局风格……由于对环境的较低的可识别性和标识物的缺乏,我们在火车上常常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3]但由于它所经过的车站的固定性,容易让人同时造成对瞬时环境空间的迷茫和对固定车站名称的依赖。在这里站台成为少数几个空间标识符号之一,没有站台的依托,会让人陷入无方向感的慌乱和迷失中。但是,站台所代表的城市对于我们来说也仅仅是个名称而已,我们往往无法在火车上发现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城市,只属于火车呼啸着穿行而过的一瞬间。速度切割视线,放大远方,却缩小了近处现实,使之成为一个个迅速滑过的点,令人晕眩。
   如果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之间穿越,可以明确地观察到南北方的差异--江河湖的多寡、农作物种类不同和建筑物材质的差异。但这只是一种模糊的大范围的空间区别体验,若要区分小范围内的空间差异,则很难。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大多是弱可识别性、无历史记忆、毫无特点的单调规划和建筑分布。[4]于是我们的记忆往往由旅途中的未经人为改造的自然景象组成。
  
   内部空间
   火车内部是一个半封闭半开放式的空间,人在与外部空间形成看与被看关系的同时,车厢内部的人与人之间亦构成一个微观社会。在火车上每个人的身份都是模糊不清的,与我们面对面的是完全陌生的人,在火车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每个人的关系存在多种可能性。有些人选择沉默,陷入冥想。可以说火车是最佳的可供长期陷入冥想而又无人另眼相看的公共场所之一,而有时陷入冥想又是不自觉而为。安静、陌生、封闭、静止、单调,这样的一个空间,令人平静和异常清醒,非常适合思考。而我亦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近,总有孤独和不被理解的一面,并非关乎戒备或其他,而是人类心灵永远的孤寂。人们总在寻求一种寄托,可以减轻孤独的痛苦;人们总在寻求一个庇护所,来保护和掩饰这种不安。于是在火车中不甘寂寞的人们,愿意组成这样一种群体--用交谈来拉近距离、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联结点。这是一种奇妙的景象--高速运行的长形空间和相对静止的人们,在不断转换的环境中分享速度和生命的体验。
  
   所谓等级
   福柯认为,当代社会的人们是生活在"另一类维多利亚时代的人",[5]我们一直忍受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刻板生活规范,直到现在也如此。一切权力,是具有"多种权力技术形式"的,它们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方式,或显在或隐在,又无处不在。权力的作用方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禁忌的压制,而是是通过各种有用的公共话语对其进行渗透。这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有各种力量的相互冲击,也有不同方向的流动性的转移,也有新的话语权力的建立和扩散。火车的意象中包容了诸多文化因素,剔除一切权力因素的文化形式是不存在的,权力无所不在,并渗透于各种组织、机构和话语之中。他强调权力是一种生产和创造,在各种力量的渗透与不断被话语系统的塑造中,权力由此产生,它更是一种生产的过程,这种生产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力产生的同时也创造了它自身的体系和影响力,创造出了它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卧铺,特快,舒服,还可以看风景,聊天;卧铺,民工车,脏点,但是比硬座强;硬座,假如不挤,时间不长,姑且可以忍受;硬座,人多,车慢,时间长,车脏,不如跳车了。"所谓等级,不过是经济地位不平等造成的阶梯性分离。火车的"异托邦"的意味,至此显露无遗--对社会地位区隔的补偿性体现。它与纯粹的时空概念相异,却又与整个社会关系紧密相连,互为映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